文/唐辰图/文心AI生成跳出搜索看百度,它已经变了。过去两年多,全球科技巨头都在用AI重写自己:微软靠AI重构Windows系统,谷歌用Gemini重塑搜索体验,OpenAI从模型公司转向智能体平台。大家都看明白了:这轮AI变革的风口,不是给老产品上新功能,加挂插件,而是将整个公司都从根上重写一遍。在这场全球性的自我颠覆中,百度是投入时间最长、重构最激进的一个。长期投入,百度完成引擎切换11月13日,2025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发表题为《效果涌现》的主旨演讲。图源:李彦宏发表主旨演讲唐辰拍摄他表示,当前,“我们更关心如何让AI跟我们要做的每一项任务,都能进行有机的结合,让AI成为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原生推动力。”只有当AI被内化为一种原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在各行各业实现效果的涌现,进而引爆一场全面的生产力革命,推动经济增长,让“智能红利”转化成“社会红利”。百度吃到了这波“智能红利”。根据百度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AI新业务收入表现出色,突破1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4%,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关键力量。虽然核心在线营销仍是百度的关键业务,但AI新业务已经占到总营收的近一半。这背后藏着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事实:百度内生结构、商业模式,已在主动加速AI转型中,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少人说,百度“掉队了”。但事实恰恰相反,我粗略梳理了一条时间线:2012年,百度宣布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由李彦宏亲自带队,成为中国第一个系统性押注AI的科技公司;2017年,发布“Apollo计划”并开放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2018年,推出首款云端AI芯片昆仑1代,并于2020年实现量产;2019年3月,率先发布预训练模型ERNIE1.0,为后来文心大模型的推出打下了基础;2023年,百度率先发布中文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2025年,百度AI业务全面开花,效果涌现,提效增收。在此期间,无论舆情冷热、业务调整、股价波动,百度每年都雷打不动的投入巨量资金做研发。数据显示,百度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资金超过1800亿元,研发占比常年在20%以上。这笔实打实的投入,不是为了讲一个好听的资本故事,而是真想做成事。今天回头看,微软、谷歌、OpenAI、百度等科技公司,它们AI重构的路径不同,但逻辑相通:AI正内化为原生能力。区别在于,硅谷擅长用宏大的“未来叙事”来吸引眼球,百度更像是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