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淮海战役
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聆听历史,一场千年文脉与红色记忆的对话
淮海战役的胜利曾被陈毅元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架看上去已经有些腐朽的独轮车正是那场伟大战争的“亲历者”,它告诉人们,每一场战争都是解放军和人民群众共同的战争。文昌宫不大却有着庞大的历史体量,这里...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大盘点:淮海战役含金量最高,邱清泉死于乱军之中,杜垏明被活捉
今天来讲一讲,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中,哪场战役的含金量最高呢?从战略战术以及对后续战态的影响,淮海战役的含金量最高。理由如下: 先说辽沈战役,1948年的时候,在东北战场,...
淮海战役:被誉为解放战争中含金量最高的一场战役,粟裕将军一战震千古!
今天来讲一讲,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中,哪 场战役的含金量最高呢?笔者个人感觉,淮海战役的含金量最高。理由如下: 先说辽沈战役,1948年的时候,在东北战场,国民党的...
一个军长,能不能私自调动一个团的部队?就这么说,没有军委命令,哪怕你是战区司令,
一个军长,能不能私自调动一个团的部队?就这么说,没有军委命令,哪怕你是战区司令,班长都敢直接否了你。在中国军队,调兵不是“司令说了算”,而是“条令说了算”,哪怕你是军长,没中央军委命令,想调一个团?门都没有!平时训练时,军长能调动的兵力通常仅限3-5人,比如指挥个卫生清扫、物资搬运。战时倒是有“紧急权限”,若通信中断,团党委可直接发令,但事后必须补手续,但这种“特权”只在生死关头用,平时想“先斩后奏”?等着背处分吧!更绝的是,调兵不是“司令点将”,而是“系统作业”,军长要调兵,得先过政委、参谋部、装备部三道关。想领武器弹药?装备部会问:“调令呢?理由呢?”没军委红头文件,连一颗子弹都领不走。调兵的规矩,早有历史渊源,1947年华东野战军选司令,陈毅虽不如粟裕会打仗,却因“能镇住场子”被毛泽东点将,为啥?因为打仗不光看战术,更看“政治粘合剂”。现代军队更讲究“系统作战”,这种“多方案决策”,靠的就是“集体智慧+上级把关”,军长想“独断专行”?连战场的“如果”都算不到!看多了“军长调兵”的段子,有人觉得“太死板”:打仗要灵活,条令太束缚,但换个角度想:规则恰恰是军队的“铠甲”。美国地方州法院能对中国下“1750亿罚金”,靠的是“规则双标”;中国军队能守住底线,靠的是“规则铁律”,没有军委命令,军长调不动兵,这哪是“无能”?分明是“有序”!规则的意义,在于让“个人英雄”变“集体智慧”,陈毅挂帅时,若没有中央军委的统筹,华东野战军能打出“淮海战役的巅峰配合”?现代战争更复杂,无人机、卫星、大数据……哪个环节能靠“司令拍脑袋”?规则不是枷锁,而是让每个“螺丝钉”都在正确的位置上运转。当然,规则也得“与时俱进”,战时通信中断,团党委能直接发令;平时演练,指挥部敢给“灵活空间”,但“时”与“度”的把握,靠的是对规则的敬畏,而不是“突破规则的勇气”。毕竟军队的使命是“保家卫国”,不是“个人表演”,规则越严,国家越安;条令越细,胜利越稳。所以下次再看到“军长调兵”的段子,别急着笑“死板”,这背后,是中国军队用70多年血泪换来的经验:规则,才是最可靠的“指挥官”。
从历史现场到育人课堂:安徽探索淮海战役红色资源赋能教育新路径
为深挖红色资源、传承革命精神,10月18日,在淮北市濉溪县双堆集镇将举办纪录片《决胜淮海》首映式暨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开园仪式,以影像定格英雄故事,以基地延续精神血脉。...
淮海战役期间,我党两名卧底在老蒋面前互相举报,没想到此举竟让老蒋晕头转向。解放
几天后,郭汝瑰得知刘斐举报自己,也马上跑到老蒋面前,说刘斐也是共产党,理由是自打刘斐参与国防部指挥以来,国军就一直在吃败仗,而且刘斐作为战争的重要指挥参谋,却经常玩忽职守,还推荐了刘峙担任淮海战役的指挥官,导致...
淮海战役后杜聿明哀叹:哪怕老蒋听我一次,也不至于全线溃败!
直到济南战役打响,杜聿明只能被动派兵救援济南,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更出乎意料的是,装备精良的王耀武,只守了短短8天,济南就全城解放。杜聿明紧急命令救援部队掉头,向徐州、蚌埠一线后撤。他打算先让主力部队往北去,重新...
淮海战役01:淮海战役为什么会发生?
今天咱们就先来聊聊淮海战役前的全国局势。从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国内战,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在前两年,也就是1946年6月-1948年6月,我军相继粉碎了国军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并且打破了国军的全面防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