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南京的一次坡道测试就让不少人重新认识到四驱系统的价值。在坡度达到50度的“保罗坡”上,奥迪A6L(四驱)、领克10 EM-P(四驱)以及凯迪拉克CT5(后驱)依次进行攀爬,现场表现直接揭示了驱动方式与动力架构带来的真实差异。

测试全过程:四驱与后驱的差距在坡面被放大
50度坡面几乎逼近乘用轿车的极限区间,对动力输出连续性、抓地能力以及前后扭矩协同都是严苛考验。
在挑战中,奥迪A6L凭借Quattro四驱稳稳登顶,延续了其稳定风格。领克10 EM-P的表现同样亮眼,全系标配的eAWD智电四驱系统与EM-P智能电混系统配合默契,轻松跨越该坡度。而凯迪拉克CT5因采用后驱结构,在高坡度情况下出现明显打滑问题,最终无缘完成整个攀爬过程。
对比结果说明:后驱布局在日常道路完全够用,但当坡度与地面附着力同时“下狠手”时,四驱能够带来更全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感。领克10 EM-P将四驱作为全系标配,使其在同级车型中具有明显的配置优势。此外,在与奥迪A6L四驱车型47.99万元起售价相比时,领克10 EM-P以不到一半的价格便能体验类似等级的四驱能力,其价值优势也极为突出。

10ms级别的响应速度:eAWD智电四驱的独到优势
电驱结构让四驱系统拥有了更快的反应能力。领克10 EM-P的eAWD智电四驱系统核心在于后桥P4异步电机的快速介入速度——前后扭矩分配仅需10ms,比传统燃油车四驱快20倍,这种速度在极端场景下具有明显优势。
无论是雨天积水路段,还是坡面附着力不均匀的环境,系统都能迅速完成动力转移,让车辆减少空转,提高抓地效果。配合前后50:50扭矩分配逻辑,驾驶者更容易感知到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状态。四种驾驶模式——智能电混、纯电、性能、雪地——覆盖城市通勤、郊外旅行到冰雪环境等多场景需求,让车辆保持适应性。
动力层面,EM-P智能电混系统以1.5T Evo电混专用引擎为核心,其热效率达到47.26%。与DHT Evo混动电驱(P1+P3+3挡变速箱)及后桥P4电机共同输出,整套系统可实现最大功率390kW、最大扭矩755N·m,并将0-100km/h加速时间控制在5.1秒。同时,CLTC亏电油耗仅4.2L/100km,兼具能源效率与性能输出。
续航方面提供18.4kWh与38.2kWh两种方案,最高纯电续航达到240km,CLTC综合续航最高可达1400km;SOC10%-60%充电时间最快仅需13分钟,为城市通勤者与跨城用户提供高效率补能体验。

底盘“硬功夫”:来自CMA Evo平台的动态稳定基础
一台车能否在极限坡道保持稳定,离不开底盘结构的支持。领克10 EM-P基于CMA Evo中大型车平台打造,在底盘设计上延续赛道基因。
前悬架采用纯铝合金双叉臂独立结构,能够有效提升路面反馈处理速度;后悬架为增强版五连杆独立设计,使车辆在高速变线或连续颠簸的情况下都有稳固支撑。液压可变阻尼技术则可根据路面起伏动态调节,让车辆在不同路况中保持恰当的吸收力度。数据上,领克10 EM-P拥有5.7米的最小转弯半径、35.5米的零百制动距离以及83.2km/h的麋鹿测试成绩,展现了中大型轿车难得的敏捷度。
开发阶段覆盖六大复杂路况及33类测试场景,包括冰雪、低附着、碎石路、低频冲击等。四种驾驶模式让驾驶者能够根据使用场景灵活切换,在日常道路与极端环境之间轻松过渡。

50度坡面挑战不仅是一场性能秀,也是一道筛子,能让车辆真实能力的“底色”暴露无遗。领克10 EM-P凭借全系标配eAWD智电四驱、EM-P智能电混系统以及具备赛道调校背景的底盘结构,让一台中大型轿车在跨越城市、郊野和极限坡道时保持高度稳定,进一步拓宽了这一级别车型的使用边界。
面对传统豪华四驱车型高昂的购买门槛,领克10 EM-P以不到一半成本带来接近甚至部分层面更强的能力,让“全能表现”不再只是高端车型的专属。它证明,中大型轿车并非只能在铺装道路上表现出色,而是可以在更多场景中展现真正的实力,成为用户更值得信赖的出行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