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美国芝加哥一列地铁蓝线列车上,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纵火案震惊全美:26岁的贝瑟妮·麦吉(Bethany MaGee)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一名陌生男子当众浇洒汽油点燃,目前仍在医院与死神搏斗。
嫌疑人劳伦斯·里德(Lawrence Reed),是一名有着几十年犯罪史、累计至少72次被捕记录的“职业惯犯”。

案发时间是11月17日晚约9点,地点在芝加哥市中心一列开往机场方向的L线/蓝线列车上。那时,贝瑟妮正背对着过道坐在座位上看手机,与嫌疑人之间既无争执,也无任何互动。

监控画面及警方宣誓书显示,作案过程极具预谋性和残忍性:
50岁的里德当时坐在车厢后部,他悄悄起身靠近贝瑟妮,手中攥着一个装有液体的塑料饮料瓶;
他拧开瓶盖,将瓶中疑似汽油的液体从贝瑟妮的头部淋下,直至浸透她的全身;
贝瑟妮受惊后立即向车厢另一端逃跑,里德却紧追不舍,他先点燃塑料瓶(瓶子掉落至车厢地板),随即捡起燃烧的瓶子追上贝瑟妮,将她全身点燃。
短短几秒钟内,贝瑟妮就被熊熊烈火吞没。好在列车也恰好停靠附近站点,她踉跄着冲出车门,最终倒在站台地面上。
现场有热心乘客立即上前施救,急救人员赶到后,将生命垂危的她紧急送往医院。据多家媒体报道,贝瑟妮全身约60%的皮肤遭受三度烧伤,受伤重点区域集中在头部和上半身,伤情极为危重。
处心积虑:先购汽油,再登车作案调查结果明确显示,这并非临时起意的暴力行为,而是一场经过周密准备的恶性袭击。
监控录像完整记录了里德的作案预备过程:案发前20至30分钟,他曾前往芝加哥市区的一家加油站,购买汽油后装入随身携带的小型塑料饮料瓶,随后才进入地铁系统并登上蓝线列车。
袭击发生,列车到站停靠,里德神色镇定地独自走出车厢,步行离开了地铁站。
警方通过调取沿途监控追踪其行踪,于次日(11月18日)清晨在芝加哥市将其成功抓获。据警方披露,里德被捕时所穿衣物与监控中嫌犯的着装完全一致,双手还留有明显的烧伤痕迹。
联邦调查人员在案件文件中明确指出,里德实施此次袭击的主观意图“是造成一人或多人死亡或严重人身伤害”,其行为已符合联邦恐怖主义相关指控的构成要件。

真正引爆美国舆论怒火的,不仅是案件本身的极端残忍,更是嫌疑人那令人瞠目结舌的犯罪履历——官方确认其累计有72次被捕记录。具体前科细节如下:
自1993年起,里德在库克县就留下了53起刑事案件记录,其中9起为重罪,且他均已认罪;
仅2016年至今,他就先后22次被警方逮捕,平均每年被捕近3次;
尽管犯罪记录长达30年,但他仅两次实际入狱服刑,累计刑期仅两年半。
里德最近一次实施严重暴力行为是在2025年8月。根据公开法庭记录,当时他因精神问题被收治在一家精神病院的特殊病房内,却突然袭击一名社工,将对方殴打至当场昏迷。
此次袭击导致该社工“可能出现视神经损伤和脑震荡”,后续持续遭受记忆障碍、头痛及每日恶心等后遗症。
针对该起伤人案,检察官曾向法官提交书面警告,明确指出三点核心担忧:其一,里德具有极强的暴力倾向;其二,电子脚镣这类监控手段“完全无法保障公众安全”;其三,若将其释放回社会,极有可能再次实施恶意、随机且突发的暴力袭击。
但最终,法官驳回了检方的羁押申请,允许里德佩戴电子脚镣获释。
短短几周后,检方的担忧便以最惨烈的方式成为现实——地铁活焚案发生。
法庭上的癫狂:认罪高喊与“中国公民”宣称被捕后,联邦检方迅速介入并接手案件。里德被控“对公共交通系统实施恐怖袭击”等多项重罪,相关指控中,部分罪名若成立,最高可判处终身监禁,理论上甚至可能触及死刑量刑范围。
在11月20日(周三)的首次联邦法庭出庭中,里德的癫狂状态再次震惊在场人员。据当地媒体及检方文件记录:
当法官试图向他宣读法定权利时,他反复高喊“我认罪!”(I plead guilty!),多次打断庭审进程;
庭审期间,他时而唱歌、时而胡言乱语,还多次要求法官“不要和他说话”;
他反复大声宣称自己是“中国公民”,并坚持要求自行辩护(即放弃委托律师,由本人处理法律事务)。
联邦检察官在后续提交的羁押申请中强调,州法院系统已证明无法约束里德的暴力行为,“现在必须由联邦层面介入干预”,并明确指出里德对社区构成“明确且持续的恐怖威胁”。
美国酒精、烟草、火器及爆炸物管理局(ATF)负责人克里斯托弗·阿蒙在庭审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直言:“结合劳伦斯·里德的暴力犯罪史及尚未结案的指控,他根本不该出现在街头。”
阿蒙痛斥,司法系统一次又一次给了里德“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代价却是一名无辜年轻女子躺在重症监护室,为生命苦苦挣扎。
目前,里德被关押在芝加哥联邦大都会看守中心,处于严密看管状态,且不得保释。
全美愤怒:治安危机与“软弱司法”的撕裂这起案件迅速引爆全美舆论,民众的怒火主要集中在两个核心问题上:
一是为何一名有三十年犯罪史、多次实施暴力袭击的精神不稳定惯犯,仍能在城市中自由活动?
二是为何在检方已明确警示“极具危险性”的前提下,法官仍否决羁押请求,让佩戴电子脚镣的里德重返社会,最终酿成“地铁活焚案”这一悲剧?
美国交通部长肖恩·达菲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发文抨击:“如果这个恶棍当时还在监狱里,这一切都不会发生。芝加哥放任惯犯自由活动,正在将美国民众置于危险之中。任何人都不该在乘坐地铁时感到生命受到威胁。”
他进一步表示,“这起可怕的袭击恰恰说明,社区必须重视安全问题。蓝州(民主党执政州)城市绝不能让另一个‘伊莉娜·扎鲁茨卡悲剧’重演。”

地铁活焚案发生后,“蓝州/蓝城治安失控”“司法系统对犯罪过于软弱”等论调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不少民众将此案与2025年夏天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的通勤列车杀人案相提并论——当时一名乌克兰难民伊莉娜·扎鲁茨卡(Iryna Zarutska)在列车上遭遇随机持刀袭击身亡。
公众普遍担忧,类似的公共交通暴力事件正成为一种令人恐惧的新型安全风险。
面对舆论压力,芝加哥交通局表示将继续全力配合警方调查,并强调自身已建立“多层次安全体系”,包括在整个地铁系统内部署监控摄像头等技术防控手段。
但对于“为何72次被捕的危险人物仍能流落街头”这一核心质问,舆论的追问显然不会轻易平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