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悬疑血指纹!2011年内黄县高堤乡孙俄村“12·22”凶杀案侦破始末

导语:乡村命案,惨烈现场,中年村妇惨遭棒杀。全村排查,推理悬疑杀人凶手若隐若现。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一名49岁的农村妇女被

导语:乡村命案,惨烈现场,中年村妇惨遭棒杀。全村排查,推理悬疑杀人凶手若隐若现。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一名49岁的农村妇女被人活活打死在自己的家里,现场极其惨烈。警方展开侦查后发现,这起命案的案情迷雾重重,而最后的侦查结果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2011年12月22日下午六点半,内黄县高堤乡派出所接到了一个报警电话。报案人说自己母亲被打了,情况比较危急,警方以为只是普通的邻里纠纷引起的伤害案件。然而当派出所民警赶到后,看到的却是一个血流满地、异常惨烈的案发现场。现场中心有一大片血泊,而且有搏斗痕迹,电视、水缸也倒翻在地上。

警方赶到时,49岁的伤者孙爱凤已被其丈夫和儿子送去医院抢救。由于案情严重,内黄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立刻介入。

在案发现场,留守现场的伤者父亲向警方介绍情况说,女婿去吊孝回来后就发现女儿倒在血泊中,还大口喘着气。就在这时,案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医院传来消息,伤者已经死亡。

内黄警方立即启动命案侦办机制,现场勘查随即展开。同时成立专案组,并在孙俄村村委会现场立专案组指挥部。

专案组对案情做出了初步判断。案件发生在偏僻农村,基本司以排除流窜作案,此外,死者身上的现金、耳环、项链都没有动,排除了侵财犯罪,警方初步定性为某种原因造成的激情报复杀人案件、在现场警方发现,因为当时受害人家属都赶来抢救,现场被严重破坏,几乎没有提取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而除了地面的血泊外,房间里的床铺、家具和墙上都有大量的喷溅型血迹。伤者受伤的主要部位是在头部,有大量的创口,应该是遭受持续打击而形成的。

从现场看,凶手应该是在床边的地面上对受害人行凶,然而在隔着一张床,并且位置很高的墙面上,警方也发现了明显的喷溅型血迹。警方因此感觉到凶手对受害者应该是怀有极大的仇恨,或有某种报复性心理,否则不会下此狠手。凶手究竟使用了怎样的凶器,才造成了如此血腥的命案现场呢?很快,专案组在受害人西侧邻居的房顶发现了一根带有血迹的木棍。木棍上粘连的受害人的毛发使专案组断定,这正是凶手行凶时所使用的凶器。

然而让人迷惑的是,这根像是某种农具手柄的木棍,其分量似乎并不足以致命。就在这时,专案组又在受害人东侧邻居的围墙夹道内发现了另一根带血的方形窗框木棍,上面的血迹同样属于受害者孙爱凤的。

两件涉案凶器,这能不能说明凶手是两个人呢?警方分析如果是两个人作案的话,打斗不会这么激烈。因此一个人作案的可能性较大。

既然有凶器,就可能会留下凶手的指纹。可是经过仔细提取,并没有提取到有效的指纹信息,因为木棍上面有沙土,分析推断,应该是打过人后在沙土里擦拭过。这现场真是让人看得直打冷颤。这得有多大的仇恨啊,能用木能把人活活打死,还打得满屋满地都是血。先不管作案的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警方迅速围绕受害人的社会关系展开调查。

在调查中,受害人孙爱凤的父亲孙付学反映的一个情况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据反映,死者生前生活作风不太好,在外面有情人。特别是2007年至2009年间,只要受害人从外面打工回来,就跑到情人那儿去住,一去就不回家,很公开化。得知这一线索,警方首先怀疑会不会是受害人的丈夫王某报复杀人。死者丈夫是上门女婿,性格比较儒弱,平时不太吭声,村里边背地里都叫他“东方红”拖拉机—光知道干活儿不知道享受。然而根据警方调查,案发当天王某和其他亲属一起出门参加葬礼,并不具备作案时间。

警方后来得知,死者孙爱风案发前跟随丈夫王某外出打工一年,刚刚回家十多天。她家人一致反映,孙爱风和以前不一样了,和家人关系比以前好了,她丈夫也说感觉有想跟他一块儿过日子的心了。

那么,会不会是受害人曾经的情人因为遭到了拒绝和冷落而报复杀人呢?

对传闻里的情人,警方经过调查,基本上也排除了。然后,受害人的两个儿子也进入到专案组的侦查视线。特别是她大儿子被作为重点侦查对象,她大儿子去年结婚后又离婚了。据家属反映,受害人大儿子的离婚同样是因为受害人曾经的生活作风问题,他大儿子当时感觉太丢人了,非要拿刀杀了他母亲。因此,她大儿子应该具备杀人动机,但不具备作案时机,而二儿子同样是因为不具备作案时间,受害人的两个儿子也相继被排除嫌疑。

那么,受害人的家属中只剩下曾经当过村干部的老父亲孙付学。然而根据凶手行凶时的暴力程度,专案组事先划定的嫌疑人年龄范围是18到60周岁,现年已经68岁的孙付学显然不在这个范围。

就在侦查陷入困境的时候,对受害人的尸检有了重要发现,在死者孙爱风的指甲缝里发现了微小的男性皮肤组织。同时根据死者丈夫王某反映,案发当天下午他5点半出门,6点半返回到家中,也就是说,凶手就是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内作案行凶。那么,究竟是什么人能如此精准地掌握作案时间呢?

警方认为凶手应该对受害人家里情况非常了解,应该就是本村的熟人。

专案组决定排查全村18至60周岁的男性公民。就在这时,技术侦察部门传来好消息,在现场找到的那根方形木棍上提取到一枚残缺不全的血指纹。指纹应该就是凶手的,专案组决定立即采集全村所有18至60周岁男性公民的指纹进行比对排除。在适度扩大采集范围后,专案组采集到了超过一千份的指纹样本。同时在安阳市公安局协调下,抽调了全市公安系统指纹鉴别高手汇集孙俄村专案组,对一千多份指纹样本进行比对鉴别。然而最终的结果让所有人大失所望,全部的指纹标本都被排除了。

专案组随即展开更为细致的第二轮排查。然而,依然没有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蛛丝马迹。专案组所有人都隐隐感觉到,这个神秘的犯罪嫌疑人就徘徊在自己的周围,近在咫尺,却又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模糊不清。

犯罪嫌疑人究竟是谁呢?

既然排除了其他村民作案的可能,专案组又将视线转回到之前初步排除嫌疑的死者家属和曾经的情人。警方感觉到,非此即彼,如果不是她情人的话,就是她家人。然而,警方连续的盘查询问让死者家属产生了抵触情绪,他们集合了五六十号人,在死者父亲的带领下,找领导,找专案组兴师问罪。

在安抚死者家属情绪的同时,死者家属的过激举动也让专案组产生了某种怀疑。随后,专案组采集了之前初步排除嫌疑的死者家属的指纹,与木棍上提取的血指纹进行比对。而比对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在对死者家属的指纹进行比对后警方发现,在凶器上提取的那枚血指纹中设定的六个关键点和其他纹路,都和其中一人的食指指纹完全吻合,而这个人,就是死者的父亲孙付学。专案组随即对孙付学实施突审。孙付学痛快地承认自己就是杀害亲生女儿的凶手。

这个结果太让人意外了,谁都没想到会是这个当爹的杀害了自己的亲生女儿。这真的是一出人间悲剧。让我们再回到专案组的指挥中心,在这间专案组民警度过了整整七天时间的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有一个村务公示牌。在公示牌的村民评优栏里,孙付学的名字赫然在列。和他名字对应的,是村委会曾经赋予他的荣誉——道德之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当过多年村干部的老人会对自己的女儿下此毒手呢。原来诱因还是自己女儿长期作风不好,使他感觉自己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孙付学说她这鬼混来鬼混去,把上八辈下八辈的人都丢完了,而女婿王某的懦弱,也让孙付学窝火,后来孙子的婚姻破裂,更加重孙付学对女儿的怨气。

这次女儿回来后,多年来积攒的怨气让孙付学有了将其杀死的冲动,然而为了防止孙爱凤再去见情人,死者丈夫王某在打工回家十几天的时间里一直和妻子在一起,这让孙付学无从下手。终于在12月22日这一天下午,王某因为外出吊孝,孙付学决定趁机下手。

当身上藏着棍子的孙付学来到女儿的门前,孙付学也曾犹豫过。然而,积压在胸口多年的恶气还是让孙付学失去了理智。一掀开帘子,孙爱凤正在那儿看电视。孙付学对孙爱凤说你不是一直都想找光棍么,这次怎么这样老实啊,嫌丢人丢够了吗?孙爱凤说:“我给你解释解释。”此时的孙付学已经失去了理智,操起木棍也不管女儿在说什么,照着女儿的头部就猛击起来,打完后孙付学看也不看血泊中的女儿一眼起来就走了,走到院子中间时把棍子往房顶上一扔,摔门而去。

看着监狱中的孙付学老泪纵横人们不禁替他感到惋惜,这个一辈子把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花甲老人,很可能要在监狱里度过余生了。因为一个人的行为不端就让一大家子人不得安生,最后落得一个骨肉相残。这又是一出活生生的人间悲剧。希望以后这样的人间悲剧能少一点再少一点。

一个是曾经风流成性的年近半百的女儿,一个是一辈子把名誉看的比生命都重要的花甲老父;一个曾经生活作风存在严重问题,一个是全村人敬仰的道德之星;就是这样两个特殊的主体——一对亲生父女、两个可怜生命,在人生的岔路口用鲜血以道德之名上演了一出悲苦剧。

其实,原本生命是可以重来的,无论是亲情还是道德。如果没有女儿原来的离经叛道、与人姘居,如果孙子的婚姻不因女儿的坏名声离异解体,如果父亲在气急败坏的站在女儿背后质问时,能够听得进女儿的解释,如果只是严厉的父亲为了教训自己不听话的孩子,如果没有女婿当天外出办事……似乎这一切都可以避免。然而,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真正的原因来自于这对冤家父女对道德截然不同的态度。

生活在农村乡土社会,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观的影响,作风存在问题的女儿在倔强的父亲眼里简直是败坏了门风,尤其是孙子的婚姻由此导致破裂,更让一辈子恪守传统道德要求的老人感到愧对祖宗和后人。积压已久的怨气使这位深受传统道德影响的老干部产生了莫大的耻辱和仇恨,因而一开始下手就是奔着“除恶务尽”的态度去的,甚至用木棍把女儿打倒之后转身扬长而去时的决绝也丝毫看不出有任何的悔恨。

为了这个生命的逝去,我们必须承认,作为杀人凶手的老人是有错的,他的错误在于没有听进女儿的解释,在于把道德和法律混为了一谈。尽管法律一直被认为是最低要求的道德,但是其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畴还是有明确的界限的,当情理、法理互不兼容的时候,为了世界的清平,让道德的归道德,让法律的归法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