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天越冷,越建议吃对这碗“根”!给脾胃充足的滋养

天气一旦转冷,脾胃就容易出问题,吃多了觉得油腻,吃少了又很快就饿,脾胃也跟着不安稳。民间有句俗语叫“冬吃根,胜人参”,而

天气一旦转冷,脾胃就容易出问题,吃多了觉得油腻,吃少了又很快就饿,脾胃也跟着不安稳。民间有句俗语叫“冬吃根,胜人参”,而长在泥土里的山药,或许正是天冷时候,脾胃会喜爱的贴心食材。

一、冬季为什么常提到山药

《黄帝内经》里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到了冬天,人体阳气往身体里面收敛,而脾胃是运化的重要环节,需要平和且持续的精气来推动。山药性质比较平和,味道甜甜的,不冷也不热,归入脾、肺、肾三条经脉,它既不会大补,也不会很燥热,而是缓缓地给身体打基础,对脾胃十分有好处。

我一般煮粥和炖汤换着来做,特别是加班后回家晚的时候,喝一碗热乎的山药粥,肚子里挺舒服,整个人也跟着放松开了,这种暖暖的感觉,很多平时注重调养的朋友应该都明白。

二、山药的几个食养方向

气候寒冷且不按时进食,就轻易出现饭后肚子胀、大便不太正常的情况,山药质地黏腻,汁液也很多,《药品化义》里说它甘润补脾,可温和地帮助脾胃消化。

冬季常会觉身体发重,稍一活动会喘气,这大多是气血略有些欠缺所致,平常能吃些山药,它可温和地帮我们补充气血,给身体提供持续的精气。它不似那些大补之物那般猛烈,适宜日常缓缓调养。

寒风一吹,很多人嗓子干,还轻易咳嗽,山药归肺经,有一定的润肺作用,能减轻因天气干燥引起的干咳,它那黏稠的质地,给喉咙加了一层润泽。

冬季要藏,这时候格外要守护好肾气,有的人一冷就会腰酸、手脚发冷,山药入肾经,可以协助肾气更好地收拢起来,为来年开春积攒些基本。

三、山药可以这样吃

山药粥

新鲜的山药将外皮剥掉,切作小块,接着同大米、几颗红枣一道用文火缓缓熬制,要是喜爱甜的,就放几颗枸杞,要是喜爱咸的,就加些青菜和盐,我通常煮上一锅,清晨热一碗,既暖和身体又方便快捷。

山药炖汤

山药和排骨、玉米一起炖煮,汤呈白色,滋味甜甜的,要是格外怕冷,建议尝尝淮山羊肉汤,羊肉能让人暖和,淮山品性温和,喝了以后身子会暖暖的。

蒸山药

将山药直接蒸熟,蘸点蜂蜜或是白糖来吃,口感软绵绵还甜甜的,这种做法可保留山药原本的滋味,对脾胃的负担轻,适宜消化不大好的人。

山药小饼

先把蒸熟的山药压成糊,随后加入糯米粉揉成面块,然后烙成小圆饼,要是小孩平时不爱吃菜,那这个山药饼就是既养分又可解馋的小点心。

四、吃山药要注意这些

要是担忧山药黏液沾到手上发痒,削皮的时候戴上手套,要不先上锅蒸一蒸再剥皮,如此会省事不少。

易排便不畅的朋友,特别是湿热体质的,建议少吃些山药,由于山药有一定收敛特性,血糖高的朋友也得控制吃山药的量,吃了山药就相应减少米饭这类主食。

寒冷的冬日里,由一碗普通的山药粥开启,去感受那股暖和传遍周身的舒适感,一种食材、一点用心,便足够陪我们安稳度过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