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甲午中日战争,日军战斗死亡 1417 人、因病死亡 20159 人,可很少有人知

甲午中日战争,日军战斗死亡 1417 人、因病死亡 20159 人,可很少有人知道,日军为了占领在《马关条约》中割让的台湾岛,竟然付出了超 3.1 万人的伤亡代价。 台湾凭一岛之力,造成日军伤亡人数远超甲午战争主战场,而这背后,刘永福及其黑旗军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1895 年,战火烧到了台湾。谁都以为清廷割地赔款,日本人就能轻松接手这座海岛,没想到一脚踏进去才发现,这地儿不是那么好拿的。 真打起来,日军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在这儿栽了个大跟头。伤亡数字一翻再翻,最后比甲午战争整个战场上还多出了不少。这场 “接收战”,硬是打成了 “血战”。 而这一切,全靠一个人扛起了大旗。他只是一个出身草根、一路打拼上来的老兵刘永福。 刘永福这个人是清苦出身,本是广东钦州一带的普通人家,没什么背景,小时候也没怎么读书,全靠拳头和胆子混口饭吃。年轻时投奔过太平军,后来又组建了自己的 “黑旗军”,一路从南方打到越南。 他带着这支军队,在越南跟法国人打了几年,硬是靠着土枪土炮,把洋枪洋炮的法军打得不敢轻举妄动。 当时的清廷看到了他能打,就把他收编了,给了他个官职。但等仗一打完,没多久就把他调去了偏远海岛,这种做法就是把功臣晾在一边。 甲午战争爆发后,大清节节败退,《马关条约》一签,台湾也被划给了日本。 消息传到岛上,百姓一片哀嚎,很多人都不愿意信。可朝廷已经决定,官员们也准备打包走人,没人想在这儿陪着送命。 刘永福却反着来。他本是奉命赴台加强防务,抵台后遭台湾巡抚唐景崧猜忌,被迫率部驻守台南,最终违抗清廷撤军旨意选择留下抗敌。 他知道日本人不是来接地的,是来抢命的。而这块地,是中国的,不能就这么拱手让出去。 他到了台南,马上着手修防线、筹物资、整军备战。他知道,靠清廷等不来援军,靠百姓就得真刀真枪拼命。他干脆自己弄纸币、设邮政、管关税,自己当起了 “台南守岛人”。 日本人本以为台湾不过一座孤岛,接收一下就完事。结果刚在北部一登陆,就被义军和黑旗军打得节节受阻。 打到八卦山那一带,黑旗军一个个死守阵地,日军根本攻不下来。刘永福的部下吴彭年带兵迎战,率部与日军血战三昼夜,身中炮弹不退,最后战死沙场。 这一战,日军死伤惨重,士气大受打击,接着战线一路南下,来到了台南。刘永福亲自坐镇,调兵遣将,把整个城市变成了堡垒。 他手下杨泗洪等人打得极狠,有一回在大莆林堵截日军时,奋勇追击北撤的敌将,过程中脚部、腹部先后中弹,最终因伤势过重牺牲,其勇猛震慑全军。 日军没想到,小小一座台湾,居然成了硬骨头。他们每推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而且地形复杂,山林密布,黑旗军打起游击战来,像猫一样钻来钻去,根本抓不住。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连皇族都死在了这里,日军的高级将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彰化前线督战时被炮弹波及重伤,这事在日本国内引发哗然。 本来以为三两个月拿下台湾,结果打了大半年还没彻底控制住。伤亡人数翻了倍,士兵怨声载道,后勤跟不上,战线拉得太长,士气也撑不住了。 刘永福打得辛苦,清廷不仅不派兵支援,反而下令在台官员内渡,禁止大陆各地支援台湾抗日力量,意思是这块地已经割了,不值得再费劲。 这一下,黑旗军彻底成了孤军,没有补给,只能靠岛上自己凑。粮食吃紧、弹药告急,连士兵的军饷都靠印钞票来凑。 刘永福不是没想过突围,但岛是海岛,不是说走就走。他只能坚持一天算一天,希望能多拖一会,就算不能守下台湾,也要让对方明白,这块地不是白捡的。 可到了最后,台南快守不住了,士兵疲惫不堪,城中百姓也快撑不住。刘永福权衡再三,安排余部转入山区继续抗战,自己则化妆成商人,悄悄离开台湾。 有人说他逃了,也有人说他是保存实力。但在那种情况下,他已经做到了极致。 刘永福走后,台湾的抗日并没有结束。黑旗军残部和台湾的义军继续在山林中组织反击。他们没有先进武器,但靠着地势和百姓支持,一波接一波地抵抗。 之后几十年,台湾地区的抗日从没停过。从最初的武装斗争到后来文化抗争、政治请愿,一代又一代人没放弃 “回家” 的那条路。 即使在最黑暗的殖民时期,岛上的人们也没忘记自己是谁。他们知道台湾是中国的,早晚要回来。 1945 年,战争结束。台湾终于回到祖国怀抱。这一刻,虽然来得晚,但终于来了。 今天回头看,那场台湾保卫战虽然没有完全胜利,却彻底打破了日本人对 “轻松接收” 的幻想。 刘永福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哪怕朝廷退了,百姓也不会退。 台湾的这一段历史,不该被遗忘。它不是简单的 “历史事件”,而是一群人用命换来的教训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