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估计谁也没有想到,这次中日冲突,全世界真正挺我们的只有俄罗斯和朝鲜,其他国家估计

估计谁也没有想到,这次中日冲突,全世界真正挺我们的只有俄罗斯和朝鲜,其他国家估计都是来拉偏架的。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公开警告日本“勿忘二战历史”,直接戳破高市早苗“防卫白皮书”里的进攻性军事条款;接着北极熊掏出真金白银,把输往中国的液化天然气价格砍到市场价一半,14船天然气带着零下162度的寒气,却让中国能源管线热乎起来。 这种支持不是偶然——俄乌冲突后,俄罗斯70%的能源出口转向东方,中国游客在海参崴的消费额三年翻了五倍。更关键的是,当日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反复横跳时,普京突然签署法令禁止日本人登岛,这记组合拳,既是给中国站台,也是趁机解决自家后院的麻烦。 再说朝鲜的“破局”。这个半岛国家在联合国的发言堪称教科书级:先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再把日本入常的野心踩在脚下,最后揭露日本新版防卫政策里的“反击能力”实为军事扩张。 很多人没注意到,朝鲜代表团离场时,特意绕到中国代表座位旁握手——这种公开站队,背后是金正恩的战略算盘:2024年美日韩联合军演次数翻倍,朝鲜急需打破外交孤立,而中国游客重启平壤旅游、丹东口岸的货车长龙,都是实实在在的支撑。更微妙的是历史记忆:1882年壬午兵变时,朝鲜官员金允植跪求清政府出兵,百年后他们依然明白,在东北亚棋盘上,中朝背靠背才能抵御风浪。 剩下的国家呢?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的“劝和”最刺眼。他说“日本已经服软”,却看不见高市早苗的专车依然挂着“37-77”的车牌——这个数字组合对中国人意味着1937年七七事变。马来西亚虽然重申一中原则,但吉隆坡的港口里,日本投资的工业园仍在扩张;印度更务实,直接宣布对华签证放宽,抢走日本流失的20万游客。这些国家的算盘很清楚:中国的市场不能丢,美国的压力不敢扛,日本的钞票还要赚。就像东南亚某国官员私下说的:“我们承认一个中国,但没必要为台湾得罪美国。” 最讽刺的是历史账。当中国代表提到“敌国条款”时,会场里坐的大多是曾被日本侵略的国家——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哪个没有万人坑的记忆?但现在,韩国总统尹锡悦忙着和日本搞“穿梭外交”,菲律宾在南海碰瓷后又想蹭中日冲突的热度。这种集体沉默,暴露了小国的生存哲学:美国驻军、日本投资、中国市场,三者缺一不可。就像印尼智库的报告写的:“我们反对军国主义,但更害怕成为大国冲突的前线。” 还有那些“中立”的欧洲国家。德国外长访华时说“理解一中原则”,转身就在G7会议上支持日本“反击能力”;法国嘴上喊着“反对阵营对抗”,却悄悄给日本出售潜艇技术。他们心里清楚,台海一旦有事,受损的是供应链,得利的是美国。所以欧盟驻华大使私下交底:“我们支持中国的主权,但不会为台湾制裁日本。” 这场冲突像面照妖镜,照出了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真正的支持,要么基于血盟(如中俄朝在二战后的秩序共识),要么基于利益捆绑(如俄罗斯的能源、朝鲜的安全)。其他国家的“拉偏架”,本质是算经济账——日本去年在东南亚的投资是中国的1.2倍,美国在亚太的驻军超过10万。当高市早苗宣称“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时,华盛顿虽然口头支持,却悄悄把航母战斗群后撤了200海里——这种虚伪,连日本右翼都看明白:《读卖新闻》的社论承认,“美国不会为台湾打第三次世界大战”。 更值得深思的是数字背后的真相:全球183个国家承认一中原则,但真正在冲突中发声的不到10个。这不是“正义缺席”,而是现实主义的丛林法则——小国在大国博弈中求生存,首先考虑的是“不被吃掉”,而非“主持公道”。就像1972年中日建交时,东南亚国家集体沉默,直到确认美国默许才跟进。历史总是重复:今天他们对日本的纵容,不过是在观望中美博弈的底牌。 所以,当我们看到俄罗斯的能源船、朝鲜的外交炮,更应该明白:在主权问题上,能依靠的从来不是“国际社会”,而是刺刀见红的盟友。那些拉偏架的国家,或许记得1945年东京大审判的枪声,却更害怕2025年华盛顿的制裁大棒。这就是现实——挺你的,永远是和你一起扛过枪的;旁观的,永远在计算自己的得失。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1
用户10xxx11 1
2025-11-28 10:15
努力奋斗!发展经济建设!发展军事力量!祝愿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好!
颜维
颜维 1
2025-11-28 10:09
天然气零下一百六十二度?我摸了一下厨房的天然气管子,不至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