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嘉兴基础教育,如何为全国打样?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谭心仪潘钰鑫

基础教育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2005年,《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全面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实施15年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实现教育公平。

今年11月,嘉兴市新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基础教育市域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着力构建“市域统筹一体、县域特色鲜明、城乡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未来十年,嘉兴基础教育市域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将落脚何处?近期,记者采访了嘉兴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对此次行动方案进行解读。

一问:此次出台的教育新政,最终规划目标是什么?

答:行动方案锚定阶段性目标梯次推进,构建嘉兴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到2027年,实现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覆盖;到2030年,城乡学校实现“规划、建设、保障、师资、骨干教师培养、数字化建设、功能场馆与资源教室配置、办学质量监测评估”八项标准统一,基本形成基础教育市域城乡融合优质发展格局;最终目标是,到2035年,全面形成基础教育市域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格局,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嘉兴样板”。

二问:相比全省、全国,嘉兴的教育行动方案提出了哪些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

答:行动方案聚焦“市域城乡一体”,推出三大类创新举措,为嘉兴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提供教育融合样本。

一是管理体制创新,明确市级主导顶层设计、县级落地统筹政策、镇级落实属地责任,推动基础教育发展从县域分散推进向市域统筹协同转型升级,凸显全市“一盘棋”思维。

二是资源配置创新,激活要素流通,破解结构性不均衡。建立学龄人口监测预警机制,动态调整资源布局、施教区划分和招生规模,探索建设“峰谷学校”应对初高中入学高峰;健全“上下兼容、师随峰走”师资管理制度,试点跨学段招聘储备与任教模式;推广“共享教师”机制,打破校际壁垒,让紧缺学科教师和名优教师跨校执教,补齐农村、小规模、薄弱学校师资短板。

三是办学模式创新,打破县域行政壁垒,拓展优质资源辐射范围。以教师安排、教学管理、教育评价“三教一体”深化县域集团化办学,以管理共商、课程共建、教学共融、质量共评“四共原则”推进跨县域教共体建设,让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延伸覆盖,在跨区域协同、资源共享、农村教育特色发展等方面体现鲜明的先行探索价值。

三问:随着城乡一体化融合推进,不少孩子户籍在农村、家住在市区,或是家住在毗邻县域地带,由于户籍问题而不能就近入学,行动方案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城乡户籍与居住地分离导致“入学难”问题,本质上是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行动方案提出将以要素流通市域一体化为导向,统筹推进教育资源配置。嘉兴将建立市级层面教育资源跨区域、跨学段统筹调配和学生培养成本分担机制,依托科学预测学龄人口变化,动态调整各区域学位供给(如跨区域调剂生源),并建立县域间教育资源横向流通渠道,实现教育资源的灵活调度。同时,明确政府、家庭等各方在学生培养中的成本分担责任,确保随迁子女、跨区域居住家庭子女能“应入尽入”“就近优入”。

四问:从基础教育县域一体化到市域一体化,面对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嘉兴将如何统筹好具体的城乡学校布点?

答:面对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嘉兴将从两大维度统筹城乡学校布点,推动教育空间的市域一体化。一是强化规划衔接落实,建立健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城乡学校(含幼儿园,下同)布局动态优化和教育资源配置标准体系。二是统筹市域农村学校布点,统筹“上学近”与“上好学”需求,办好必要的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布点规划调整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组织修改、报批。

五问:相比城里学校,县乡学校在优质师资、功能场所与资源教室上存在差距,嘉兴将如何推动教育资源在县域间、城乡间横向流通,实现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化融合?

答:从基础教育县域一体化到市域一体化,行动方案立足嘉兴教育发展实际,通过完善管理机制、强化规划统筹、促进要素流通、深化改革创新、增强保障能力等系统性举措,破解城乡教育发展短板,在坚持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保障、师资配置”四项标准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乡学校“骨干教师培养、数字化建设、功能场馆与资源教室配置、办学质量监测评估”四项标准统一。

围绕城乡师资的优质均衡配备,接下来,嘉兴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强化师资县域内统筹配备。形成义务教育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改革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等常态化流动机制,确保每年至少有200名优质校骨干教师(校长)交流至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二是强化师资多元能力提升。依托国内知名高校和优质师范院校培养复合型师资储备人才,支持各地以更高学段的教师招录标准配备低学段师资,同时开展“跨学段”任教储备师资培训,健全“上下兼容、师随峰走”的师资管理制度。三是强化优质师资共享。通过“三名工作坊”基层布点服务、集团化办学等举措,实现紧缺学科教师和名优教师跨校执教,推动名师跨区域送教、骨干教师全域交流,让优质师资“动起来、活起来”。

强化功能场馆与资源教室配置,嘉兴将围绕“一校一案”实施农村学校改造提升行动,打造“小而美、小而优、小而暖”的农村学校。支持农村学校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打造生态农耕园、非遗工坊等特色空间,推动学校与属地文体、宣传等设施融合,将农村学校打造成为集教育功能、人文景观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文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