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毛主席坚持转兵贵州,多数人都同意,不料博古却说:没有李德的同意,你们能向共产国际

毛主席坚持转兵贵州,多数人都同意,不料博古却说:没有李德的同意,你们能向共产国际负责吗?王稼祥:丢掉中央苏区、红军损失过半的责任,他李德负责吗?博古:你什么意思?毛主席:很简单,中国人的事,为什么要让一个德国人来做主呢? 说起中国革命那段峥嵘岁月,长征路上的黎平会议可算得上一个关键节点。那时候,中央红军刚从湘江战役中勉强喘过气来,部队减员严重,从出发时的八万多战斗力只剩三万出头,大家伙儿心里都憋着一股火。蒋介石那边调集了上百万军队,四面围堵,红军要是再按原计划北上湘西找红二、六军团会合,那简直就是往人家的口袋阵里钻。 毛主席一看形势不对劲,早早就提出要改道西进贵州,那地方国民党兵力薄弱,地形复杂,适合红军喘口气,重新站稳脚跟。这个建议一出,多数同志都觉得靠谱,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朱德这些老战友一个个点头赞成。毕竟,谁也不想让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队伍再白白搭进去。 可没想到,博古这时候跳出来搅局。他一口咬定,李德因为生病没到场,这么大的决定就拍板通过,不合适,得等李德点头才行。要是李德不同意,谁来跟共产国际交代?博古这话说出口,屋里顿时安静了。李德是谁?一个德国人,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1933年秋天刚到中央苏区,就跟博古、张闻天搭上线,组成了所谓“三人团”,实际把红军指挥权捏得死死的。博古当时是中共中央临时中央总负责人,年纪轻轻二十多岁,从苏联中山大学留学回来,理论一套一套的,但军事上全靠李德撑腰。 湘江一仗,更是把红军打残了,战士们趟着齐腰深的血水过江,牺牲惨重。这笔账,博古和李德能一笔勾销? 王稼祥当时躺在担架上,腿上裹着厚厚的绷带,第四次反“围剿”时中弹负伤,长征路上一直没好利索。他是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安徽人,1925年去苏联留学,跟博古是中山大学同学,本来关系铁着呢。可这回他忍不住了,直截了当问:中央苏区丢了,红军从八万多减到三万,这么大损失,李德负得起责吗?王稼祥这话说中要害,博古脸都绿了,反问这是什么意思。毛主席抽了口烟,慢条斯理接话:中国革命是中国人的事,为什么非得让一个德国人说了算?这话说白了,却戳破了层层的教条主义外衣。李德不通中国话,不懂红军游击战的精髓,硬要照搬苏联模式,结果呢?广昌战役一打,红军阵地守不住,损失上万;第五次反“围剿”更是一塌糊涂,蒋介石用步步为营的短促突击,红军被动挨打,主力被迫长征。毛主席这番话,不是空谈,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实打实分析。多数同志都觉得有道理,朱德、周恩来这些军事骨干也支持,会议最后全票通过了西进贵州的决定,只博古一人反对。 回过头看,这事儿得从头说起。长征前,中央苏区形势就雪上加霜。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毛主席当选主席,推动土地革命,分田到户,农民们响应热烈,红军队伍壮实起来。可好景不长,博古1931年从上海接棒当临时中央总负责人,执行王明“左”倾路线,党内斗争扩大化,肃反扩大化,基层干部被牵连不少。军事上更糟,李德一来,就废了前四次反“围剿”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改成单纯防御,红军死守阵地,跟国民党新式装备的部队硬拼消耗。结果,敌人推进到苏区腹地,红军从机动灵活的游击队,变成消耗战炮灰。毛主席早就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里写过,红军要避实击虚,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可博古、李德不听,宁都会议上还把毛主席踢出军事领导核心,只留他管政府事务。长征开始,红军大搬家式转移,后方机关庞大,行军迟缓,突破封锁线时处处被动。湘江战役,国民党四个师堵截,红军硬扛,牺牲了断后部队,幸亏毛主席坚持转兵通道,才勉强西进。 黎平会议这决定一出,红军总算喘了口气。部队渡乌江,攻下遵义,蒋介石的追兵被甩在后头。1月15到17日,遵义会议接着开,彻底清算了博古、李德的军事错误。张闻天作反报告,系统批判单纯防御路线;毛主席长篇发言,点出进攻时冒险、防御时保守、突围时逃跑的毛病;周恩来自我批评,承担责任;朱德直言,再这么领导下去,红军走不远。王稼祥也发言,支持毛主席上军事指挥岗位。会议取消“三人团”,增选毛主席进常委,新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的军事小组,周恩来负责日常。博古丢了总负责人,李德彻底边缘化。这下,红军转败为胜,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甩掉国民党几十万追兵,翻雪山、过草地,到陕北会师三大主力,长征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