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关注:中国民营企业实现YKJ-1000高超音速导弹量产! 成本比传统方案减少约10倍令世界震动。 11月27号,俄罗斯塔斯社转了《南华早报》一条消息,一下就把全球搞军工的都惊着了,咱们中国有家民营企业,居然把高超音速导弹搞成了能批量生产的货,更厉害的是,造这导弹的成本,比以前传统方法少了整整10倍。这消息一出来,连见惯大场面的俄媒都愣了,翻来覆去确认,没看错吧?真的是民营企业搞出来的? 这家这下彻底藏不住了的企业,叫北京凌空天行科技。可能有人要问了,民营企业咋还能造导弹呢?别觉得新鲜,这家2012年就成立的公司,早就在高超音速技术这行当里钻得很深了。 从航天发动机到运载火箭,全套研发生产本事都有,连通信设备圈的大公司通宇通讯,都专门砸了1个亿投资它,就是看准了它在这领域的真本事。现在它拿出来的硬家伙,YKJ-1000高超音速导弹,不光是全世界第一个能批量造的,射程还实打实达到了1300公里。 1300公里是啥概念?从咱们国家沿海放出去,周边那些关键的海域、重要的战略点都能覆盖到;要是放在内陆深处,以它为中心,1300公里半径内的重要目标,都得被咱们盯着。更关键的是“高超音速”这特点,这类导弹飞得又快,路线还能灵活变,现在各国的反导系统,碰到这种“打水漂”似的高速目标,基本上拦不住。 以前大家都觉得,这种级别的“大杀器”,只有中美俄那些顶尖的军工巨头才玩得转,现在咱们中国的民营企业,直接把门槛拉下来了,还顺带把成本砍到了最低,这才是最让人震撼的地方。 成本减10倍,可不是简单修修补补就能做到的。以前军工企业造高超弹,光想着把性能做到顶,根本不怎么考虑花钱多少。一条生产线投进去就是几十亿,造一枚导弹的钱,普通国家想都不敢想,更别说批量造了。 但凌空天行走了条不一样的路,用搞商业航天的市场化思路来做,把供应链捋顺了、没用的设计都简化了,硬生生把原本的“天价宝贝”,做成了能一批批造、一批批用的东西。这意味着啥?意味着咱们不用花那么多钱,就能快速搞出一大批有威慑力的家伙,再也不用纠结“造得起却用不起”的问题。 肯定有人犯嘀咕:民营企业造的导弹,靠谱吗?看看它的“朋友圈”就知道了,通宇通讯砸1个亿肯定不是瞎投。这类企业的技术方向,早就跟国家的战略需求扣得死死的。 现在国家搞的军民融合政策,就是要让民营企业的创新劲儿,跟军工领域的硬需求结合起来。凌空天行能有这突破,就是这政策最好的证明,不是只有国企才能搞硬核科技,民营企业在尖端领域照样能挑大梁。 俄媒之所以这么上心这事,不光是因为这技术够硬,更因为他们太清楚高超音速武器的战略价值了。现在全世界都在往这个领域使劲儿,美国的高超弹试射好几次都失败了,俄罗斯虽然有“匕首”“先锋”这些家伙,但批量造起来成本太高。 咱们中国突然冒出这么个民营玩家,既能批量造还能降成本,这肯定会改变全球高超音速武器的格局。那些西方的军工巨头更坐不住了,他们垄断这么多年的高端军工市场,这回是真要迎来搅局的了。 当然了,这不是突然冒头的本事,是咱们中国科技积累和市场活力一起发力的结果。凌空天行从2012年成立时没几个人知道,到现在领跑全球,背后是无数技术人员的死磕,也是“藏富于民、藏技于民”最真实的样子。 以后要是有更多民营企业加入这些尖端领域,说不定还会有更多让人想不到的突破,毕竟,把硬核科技做得实用、做得接地气,从来都是咱们中国发展的看家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