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美国对华消息! 财联社11月27日电,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地时间11月26日宣

美国对华消息! 财联社11月27日电,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地时间11月26日宣布,将把针对中国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问题、依据301条款调查所设立的关税的豁免延长至2026年11月10日。现有豁免条款原定于今年的11月29日到期。(大河报) 从豁免清单核心品类分析,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告虽未完整公示52类产品,但行业数据已明确核心范围:稀土永磁体、成熟制程芯片、电池级锂加工品、锑金属锭等,均为美国关键领域刚需品。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5年数据显示,12种关键矿产完全依赖进口,其中稀土、镓、锗对中国依赖度超90%,此类产品正是豁免清单主力。 2025年6月的“F-35停摆事件”,直接印证美国“供应链去中国化”策略的不可行性。当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布,位于得州的F-35生产线临时停工,原因是中重稀土永磁体供应中断——该零件用于战机尾翼控制电机,全球仅中国可实现稳定量产。 美国国防部紧急协调后,从中国采购的10吨永磁体72小时内运抵工厂,生产线得以恢复,该事件让五角大楼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半导体行业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美国企业的困境。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2025年3月报告显示,中国传统芯片产能占全球35%,而美国本土产能仅能满足20%需求,三分之二的美国终端产品含中国产芯片。 以汽车芯片为例,中国供应商报价较美国本土低60%,特斯拉2024年因关税增加导致单车成本上升1.2万美元,销量下滑15%。 其游说团队2025年投入500万美元推动豁免,最终使汽车芯片纳入清单。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豁免是美国本土产业扶持政策成效不足后的选择。拜登政府曾向美洲锂业提供22.6亿美元贷款,支持建设本土锂加工基地,因环保审批流程复杂、技术工人短缺等问题,项目投产时间从2024年推迟至2028年。 特朗普政府期间,以4亿美元收购稀土企业MP Materials 15%股份,却发现稀土分离核心萃取剂仍依赖中国进口,加工成本为中国的3倍。经过两年尝试后,美国确认直接进口仍是成本最优选择。 从地缘政治视角分析,豁免是美国“印太战略”供应链布局的阶段性调整。为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美国联合日本、韩国组建“关键矿产联盟”,并投入200亿美元扶持东南亚半导体产业。 实际效果远未达预期:2025年1-10月,美国从东南亚进口的稀土加工品仅占进口总量的12%,且纯度未达军工标准;越南芯片工厂产能仅为中国的8%,交货周期为中国的3倍,难以实现替代。 对比2018年贸易战以来的7次豁免,前6次豁免最长周期为1年,覆盖品类多为农产品、日用品,以应急补缺口为主要目的;此次豁免聚焦军事、半导体核心材料,周期延长至两年,实质是承认“短期内无法摆脱对华依赖”。 数据层面更能体现这一变化:2020年首次豁免时,豁免产品占加征关税总额的5%,当前该比例已升至18%,且均为高附加值产品。 军事供应链的对华依赖,体现在具体物资保障案例中。2025年美国弹药企业因锑金属供应不足,产能缩减30%——锑是穿甲弹、手榴弹引信的关键原料,中国供应量占全球85%。 今年5月中国实施锑出口管制后,美国国防后勤局紧急采购10亿美元锑锭,最终确认全球仅中国可提供符合军工标准的高纯度产品,需通过关税豁免渠道采购。类似案例包括“爱国者”导弹制导系统,其核心镓芯片完全依赖中国进口。 从趋势推演,三类变化值得关注。 其一,美国将加速通过股权绑定强化供应链,如通过收购MP Materials公司15%股份的方式,以政府持股锁定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矿产资源,但加工环节仍依赖中国技术,短期内难以改变依赖格局; 其二,欧盟、日本或跟进豁免,德国汽车业、日本电子业对华依赖度与美国相当,美国先行豁免将导致其企业竞争劣势,倒逼盟友调整关税政策; 其三,中国可依托技术优势扩大市场份额,2025年中国稀土深加工专利申请量占全球70%,持续技术输出将进一步巩固美国对华依赖。 美国试图以政治力量切割产业链,却面临军事安全保障、产业成本控制、民生通胀缓解等多重需求的制约,而这些需求均离不开中国供应链支撑。 2026年豁免到期后,若美国本土供应链建设仍未达标,延长豁免概率较高;若中国在高端材料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美国“双线策略”将更难维系。贸易博弈实践表明,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市场主体,才能在全球竞争中拥有主动权。 信息来源:快讯!美国将部分对华关税豁免期延长至2026年11月10日 2025-11-27 08:25·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