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普京大脑”的杜金曾警告中国,有一说一,话很难听,但却是大实话,中国若决定武统,切勿重蹈普京在乌克兰冲突中的“两大问题”。 这个杜金可不是普通评论员,他的“新欧亚主义”理论影响着普京政府的外交方向,还曾入选“全球百名思想家”榜单,还多次分享战略思考。 眼下美国正忙着给台湾递武器,日本澳大利亚在旁边煽风点火,他这番话刚好戳中了大家关心的台海安全问题,咱到底该怎么看? 杜金1962年出生,是俄罗斯军事学院教材的编写者之一,女儿去年遇袭身亡后,他对西方的战略套路看得更透。 2019年他担任复旦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在大陆待了不少时间,亲眼看到中国的发展和对统一的坚定立场,这才从旁观者变成了“提醒者”。 他反复强调,自己的话不是指手画脚,而是俄军用数万人伤亡和千亿美金损失换来的经验。 第一个要警惕的就是时机问题,俄罗斯2014年其实有最好的机会,那时候乌克兰刚经历“颜色革命”,政局乱成一锅粥,军队只有20万人还装备老旧,美国正陷在中东泥潭里,欧洲各国对俄态度也不统一。 可当时普京犹豫了,这一放就是八年,西方趁机给乌克兰送武器、搞训练,等到2022年俄军动手,乌军已经完成重组,实力翻了好几倍。 冲突刚爆发,美国就拉着北约开了“快速援助通道”,标枪导弹、毒刺导弹像流水线一样运过去,一个月就武装起十万大军。 美国还配套给情报支持,乌克兰士兵用手机拍个俄军坐标,后方就能通过卫星精准打击,把坦克队变成活靶子。 这事儿放到台海太有警示意义,2025年美国刚通过对台新军援法案,F-16V战机的升级套件、爱国者导弹的维护设备正往台湾运,日本更是把“台海有事”和“日本有事”绑在一起,频繁搞联合军演。 杜金说得直接,战略机遇窗口不会一直敞着,等着所谓“完美时机”的功夫,对方的防御就越来越牢,外部干预的准备也越来越充分。 第二个教训是战场不能有侥幸心理,2022年俄军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时,目标是“乌克兰去军事化”,为了减少平民伤亡,特意避开民生设施,甚至给乌军留了劝降空间。 可这份“仁慈”没换来好结果,泽连斯基政府趁机号召全民动员,搞起游击战术专门袭扰俄军补给线。 最典型的就是那支64公里长的俄军补给车队,因为缺乏防护,被乌军无人机和小分队反复攻击,大量装甲车因为没油扔在路边。 杜金批评说,俄军高层当时被“速战速决”的幻想迷了眼,情报系统还报喜不报忧,只说“乌军民心尽失”,把决策层困在信息茧房里。 更糟的是决策太集权,普京和少数高官定了方案就进攻,没做备用计划,前线遇阻就只能陷入消耗战。 这一点映射到台海,得拎清楚关键区别,台湾有十几万现役部队,防御装备比2014年的乌克兰先进得多,加上台湾海峡的跨海作战本身就涉及两栖登陆、制空压制等多个环节,确实容不得半点马虎。 但这绝不意味着要学俄军的硬拼,我们的“余地”从来只给台湾同胞,不是给“台独”和外部干涉者。 中国一直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珍惜两岸同胞的生命财产,这不是软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人心归向。 兰德智库做过多次推演,都认为台湾没法拿到乌克兰那样的大规模援助,毕竟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西方各国在对台援助上都有自己的顾虑,谁也不敢公然违背国际法。 中国的实力和战略定力,是俄罗斯没法比的,2025年“海峡雷霆”军演中,我们的航母战斗群已经能实现全天候战备。 东风系列导弹的精准打击能力经过多次验证,制造业全球占比达到35%,抗制裁能力远胜俄罗斯。 两岸经济融合的深度更是乌克兰和西方没法比的,台湾的农产品、电子零部件高度依赖大陆市场,真到关键时刻,经济纽带的作用比武器更管用。 杜金的提醒有价值,是因为他帮我们从别人的失败里找问题,但他终究是外人,没法完全理解中国的统一逻辑,我们要的不是军事上的胜利,是两岸同胞携手的长久和平。 这些年,美国在台海搞的小动作从没停过,军售、军演、政客窜访,花样翻新却始终不敢越过红线,本质就是清楚中国的底线和实力。 “台独”分子再怎么跳,也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更挡不住统一的历史潮流。 杜金的话可以听,是为了查漏补缺,但统一的节奏从来都握在中国自己手里,什么时候动、怎么动,既要算清军事账,更要算好民心账。 统一从来不是靠冲动,是靠实力支撑的底气,靠民心汇聚的合力,别人的教训能当镜子,但路得自己走,步子稳、方向对,就不怕任何外部干扰。 统一的节奏握在自己手里,底气足,步子稳,这才是最硬的道理。 大家觉得杜金的提醒有几分参考价值?对于台海统一,最关注的应该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