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笑死了,这位前往日本的美女刚刚夸完日本人特别的友善,日本人特别的乐于助人之类,转眼之间,她的房东日本人就要把她赶出去,就因为她是中国人。 这位姑娘出发前想必对日本满是憧憬,到了之后更是被表面的礼貌打动,忍不住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见闻。 在她的笔下,日本的空气都带着甜味,路上遇到的行人个个和蔼可亲,哪怕只是问路,对方都会热情细致地指引,字里行间全是对这份“异国善意”的感动。 她大概以为,这样的友好会贯穿整个旅程,却没料到,一场毫无预兆的“变脸”正在等着她。 就在她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好体验中,还没来得及把后续的游玩计划分享出来时,房东突然找到了她,态度坚决地要求她立刻搬走。 没有任何缓冲,没有半点回旋余地,甚至连一个稍微体面点的借口都懒得找,直白的理由就像一盆冷水,浇得她浑身冰凉——只因为她是中国人。 前一秒还在感慨日本人的友善,后一秒就遭遇如此赤裸裸的国籍歧视,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她瞬间懵了,恐怕连之前写下的那些赞美之词,此刻读起来都显得格外讽刺。 其实这事儿也不是毫无预兆,国家早就给大家提过醒。早在2023年,外交部就因为当地治安形势变化,提醒公民谨慎前往日本; 到了2025年11月14日,“领事直通车”更是发布了最高级别的安全提醒,明确告知近期尽量不要前往,已经在当地的也要万分警惕。 可这位姑娘和不少抱有侥幸心理的游客一样,把这些官方预警当成了耳旁风,觉得自己只要足够友善、懂礼貌,就能换来对方的真心相待,却忘了有些偏见和歧视,从来不是靠个人态度就能化解的。 他们总被日本社会表面的程式化礼貌所迷惑,把服务业的职业微笑、商家的客气周到,误解成了整个社会对外国人的接纳与善意。 却不知道,这种表面功夫之下,可能藏着根深蒂固的偏见,一旦触及某些敏感点,所谓的“友善”就会瞬间崩塌。 就像这位姑娘遇到的房东,平时或许也会对租客和颜悦色,但当得知租客是中国人时,就立刻撕下了伪装,露出了歧视的真面目。 之前日本就曾针对中国采取过歧视性入境限制,中方为了维护公民的尊严和权益,也采取了对等的反制措施。 这些国家层面的交锋,其实早就把双方关系的真实状态摆在了台面上,可有些游客就是选择性忽视,觉得那些宏大的背景和自己的小小旅程无关,直到冰冷的现实砸到自己头上,才明白“歧视”从来不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可能随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残酷经历。 现在这位姑娘恐怕是追悔莫及,当初在键盘上敲下那些溢美之词时有多真情实感,此刻站在异国街头不知所措时就有多狼狈。她心里的委屈和无助可想而知,却没地方诉说。 而她的经历,也给那些至今还在盲目美化日本、无视出行风险的人敲响了警钟:这个世界并不像滤镜下那么美好无瑕,有些“友好”是有条件的,有些风险也是真实存在的。 国家发布的安全提醒、前人遭遇的前车之鉴,从来都不是多余的唠叨,而是为了护大家周全。“听人劝,吃饱饭”这句老话,放在出境游这件事上再合适不过。 与其抱着侥幸心理去赌一份虚无缥缈的“友善”,不如正视现实中的风险,谨慎规划行程,毕竟出门在外,安全和尊严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