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我们的命门太过于明显了,现在无论是哪个国家和我们打交道,对方总会提一句:坚定支持

我们的命门太过于明显了,现在无论是哪个国家和我们打交道,对方总会提一句:坚定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句话说多了,不管是不是友好国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最大的命门就是台湾,这秘密大家都知道了也就不好了,台湾被反复提起更是对我们的一种无形压力。   每次中国和别的国家打交道,几乎都能听到那句“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次两次是关心,说多了就成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软肋”,谁都想借着这个话题拿捏你一下,这种明晃晃的关注,比直接的挑衅更让人膈应。   这话之所以被各国挂在嘴边,核心就是“一个中国原则”成了和中国建交、开展合作的“入门券”。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想从中国这里拿到经济利益、开展外交合作,都必须先把这句话说到位,就像进商场得先过安检一样。   比如德国默茨政府上台后,克林拜尔带着金融商务代表团访华,谈了6小时达成27项合作共识,拿了中国稀土供应保障、金融机构准入放宽等实惠,转头就在上海对德企高管放话,虽没直接提台湾,却暗藏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心思,本质就是摸准了中国把台湾问题当核心利益,觉得能借着这个话题给中国施压。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国家把“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当成“双面博弈”的工具,嘴上说得天花乱坠,背地里却小动作不断。   美国就是这方面的“高手”,历任政府都把“坚定支持一个中国政策”挂在嘴边,可对台军售从没停过,2024年就批准了多笔总额超100亿美元的武器交易,从无人机到导弹防御系统,把台湾打造成“刺猬岛”。   一边说不支持“台独”,一边又给“台独”势力递刀,就是知道中国在乎台湾,故意用这种模糊操作制造紧张,牵制中国发展。   日本更是直白,高市早苗直接喊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还把台湾问题和“集体自卫权”绑定,嘴上却没忘了提“尊重一个中国原则”,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态,就是吃准了中国不会因为几句狂言就彻底撕破脸,想借着台湾问题突破和平宪法限制,扩大军事影响力。   他们心里清楚,中国为了维护台海稳定,愿意在其他领域做出一定妥协,所以故意把台湾问题和其他议题捆绑,用这句“正确的废话”换实际利益。   这种反复提及带来的无形压力,最直观的就是让台湾问题“国际化”。原本是中国的内政,却因为各国动不动就提“一个中国原则”,慢慢变成了国际社会热议的焦点。   每次中美博弈、中日摩擦,台湾问题都成了绕不开的话题,甚至一些不相关的国际会议,也会有人故意提起台湾,试图把水搅浑。   比如联合国大会上,总有少数国家跟着美国起哄,提出涉台提案,虽然每次都被否决,但这种反复炒作,让台湾问题从“中国内政”变成了“国际议题”,增加了中国统一的外部阻力。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种压力会传导到经济和外交领域。一些国家利用中国对台湾问题的敏感,在贸易谈判中漫天要价。   比如欧盟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就曾暗中要求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保持克制”,作为协定通过的条件;澳大利亚也曾在对华贸易中,用“不支持‘台独’”作为筹码,要求中国放宽农产品进口限制。   这些操作都让中国陷入两难:强硬回应吧,可能影响合作大局;妥协让步吧,又会让更多国家跟风效仿,把台湾问题当成施压工具。   这种无形的捆绑,让中国在外交和经济博弈中处处被动,就像带着镣铐跳舞,再怎么灵活也难免受制于人。   还有一个更隐蔽的压力,就是让“台独”势力有了可乘之机。各国反复提及“一个中国原则”,反而让“台独”分子觉得自己成了“国际焦点”,误以为有外部势力撑腰,就敢铤而走险。蔡英文当局就经常拿“各国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反对武力统一”说事,炒作“台湾地位未定论”,甚至搞“过境外交”、“实质台独”动作。   各国之所以总把“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挂在嘴边,就是摸准了台湾是中国的“命门”。他们知道这句话是和中国打交道的“通行证”,也是拿捏中国的“杀手锏”。   说这句话,既不会得罪中国,还能让中国对其有好感,方便后续争取利益;同时又能暗示自己知道中国的软肋,必要时可以拿台湾问题施压。这种看似友好的表态,实则藏着深深的算计,就像一把软刀子,慢慢割着,让你疼却又不好发作。   这种无形的压力,比直接的军事威胁、经济制裁更让人难受,因为它让中国在维护核心利益的同时,还要时刻提防各国的“暗箱操作”,不得不分出精力应对各种借台湾问题而来的挑衅和试探。   而这,正是我们最被动的地方——自己的核心利益,反而成了别人牵制自己的工具,这种明晃晃的“命门”暴露,让每一次外交互动都多了一层无形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