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魏延守荆州,关羽守汉中,结局会有何不同? 要知道,汉中是蜀汉的北大门,就像家里的防盗门,得结实,能顶住外面的拳头;荆州则是伸出去的胳膊,既要能打出去,还得防着左右两边有人偷袭。俩人的本事刚好跟这俩地方的需求对得上,换过来守,说不定真能改了蜀汉的命。 魏延这人最懂怎么 “借力”,当年守汉中的时候,就靠着秦岭的山道修了一堆据点,把曹操的大军挡在门外十几年。荆州北边对着曹操的襄阳,东边挨着孙权的江东,两面都是强敌,比汉中的情况还复杂。关羽当年就是太硬气,孙权派人来求亲,他骂人家 “虎女焉嫁犬子”,把盟友得罪透了,最后被人从背后捅了刀子。 魏延可不会这么干,他不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没那么重的架子,遇事更会盘算利弊。说不定孙权一提联姻,他表面上客客气气应下来,再派人送点礼物,先把东吴这边稳住,至少不会让人家主动跟曹操搭伙。 而且魏延用兵特别稳,懂得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当年他守汉中,前沿据点、后方要塞、机动部队分得清清楚楚,就算一处被突破,后面还有防线顶着。要是他守荆州,打襄樊的时候绝对不会把江陵的兵全调走。 要知道吕蒙当年能偷袭成功,就是因为江陵空虚,守将糜芳又被关羽骂怕了才投降的。魏延平时对士兵挺好,史书里说他 “善养士卒”,糜芳那些人说不定愿意跟着他干,就算魏军打过来,后方也能守住。这么一来,吕蒙的 “白衣渡江” 怕是没那么容易得手,荆州的根基就稳了。 再看关羽守汉中会怎么样。关羽这辈子就爱冲锋陷阵,水淹七军的时候,几万魏军都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那股猛劲在汉中正好能用得上。汉中虽然是防御要地,但也是北伐的出发点,刘备当年拿下汉中,就是想从这儿打回关中去。魏延守汉中是 “御敌于国门之外”,关羽说不定就不满足于被动防守了,他可能会把防线往北推,直接堵在秦岭的五条古道出口,比如在褒斜道、子午道那些地方设伏,趁曹操的军队刚穿过山路、人困马乏的时候打过去。 当年曹操丢了汉中后,一直想抢回来,要是关羽在这儿,肯定不会给曹操喘息的机会。说不定他会学魏延的法子,借着秦岭的天险,一边守一边找机会反击。比如等曹操派夏侯渊那样的大将过来,关羽突然带人从祁山道杀出,直扑陈仓,说不定能把关中搅个天翻地覆。 就算打不赢,也能把曹魏的兵力拖在西边,让他们没法分心去打荆州的主意。这样一来,蜀汉的北边和东边就都活泛了,不会像原来那样,关羽在荆州打得起劲,汉中这边却帮不上忙。 最关键的是,荆州要是能保住,蜀汉的日子就好过太多了。荆州土地肥沃,粮草充足,比蜀地好养活人。有了荆州的粮草,诸葛亮后来北伐就不用总因为缺粮退兵了。而且从荆州北上能直接威胁洛阳,从汉中出兵能打长安,两路一起发力,曹操就得两边招架,顾头不顾尾。 原来关羽一死,荆州一丢,刘备急着报仇打东吴,结果夷陵之战输得精光,蜀汉的家底都快赔没了。要是魏延守着荆州,吴蜀联盟不破,刘备就不会伐吴,张飞也不会被部下害死,蜀汉的精兵强将能保住一大批。 当然,这也不是说一点风险没有。关羽性子急,要是在汉中打顺了,说不定会冒进,万一没把握好时机,被曹操断了后路,汉中也可能出事。但魏延在荆州就稳得多,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守,什么时候该让,不会像关羽那样硬扛到底。俩人换个位置,刚好能互补,把各自的长处用在刀刃上。 这么一想,要是当年刘备真这么安排了,荆州丢不了,汉中能更主动,吴蜀联盟也能维持住。蜀汉既有防守的底气,又有进攻的跳板,说不定诸葛亮北伐真能成功,恢复汉室的心愿也不是没可能实现。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关羽的傲气丢了荆州,魏延的才华后来也没被完全用上,最后落得个悲剧结局,想想还真让人唏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