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若开战,可千万别盲目自信!高志凯的提醒,每个中国人都该听。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要把隐藏在人民中的日本人揪出来,一旦开战,不知他们会给我们造成多大的伤害。 在不少人看来,中国如今的综合实力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军力和经济发展都极具优势,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对手,但历史告诉我们,真正让国家受伤的,并不只是正面对敌的炮火,还有暗中渗透的情报战。 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就曾大量派出间谍,以商人、技师、旅人等身份潜入我国,从东北到西南,他们摸清了清军的兵力配置,查探粮库库存,连武器的性能细节也掌握得一清二楚。 有了这些情报,日本才有底气发动战争,让我们陷入了割地赔款的惨局,那时的失败,不仅因为军事不如人,更因为情报完全被对方掌控。 进入现代,这种渗透并没有停止,只是手法变得更隐蔽、更高明,国家安全部门在2020年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人警醒——全国查处的非法测绘案件中,高达七成与日本人有关。 他们打着旅游、学术、考察的旗号,实则在获取敏感地区的具体坐标与相关信息,曾有六名日本人以考察温泉为名进入东北,不去知名景区,却直奔深山,最终接近某重要科研基地,使用专业仪器进行测绘。 还有在海南浙江军港附近假装拍摄海景,长焦镜头和无人机记录的,却是军舰的型号、位置和进出规律,这些数据传到军方手中,就是精准打击的“地图”。 这样的行为并非偶然,它们背后有着明确的政治指向,日本政坛的右翼力量,如高市早苗,公开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并不断叫嚷要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同盟。 这些叫嚷并不是空口的挑衅,而是建立在长期情报收集的基础之上——政治上的刺激,情报上的准备,两者紧密配合。 这些潜伏的情报人员,与公开的对抗不同,往往在关键时刻瞄准国家的软肋,他们不需要直接参与战场,只要掌握并传递电网薄弱环节、输油管道节点、粮食储备库位置等信息,对方就能在战争爆发时实施精准破坏,造成停电、断油、断粮等严重后果,这种打击同样能让国家陷入混乱。 这份隐患,不是因为我们军事实力不足,而是因为间谍活动本身隐蔽且难以发现,和平年代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觉得战争遥远,然而敌人从未停止渗透,他们恰恰利用了我们麻痹的心理。国家安全部门屡次破案,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因为确实存在风险需要提前防范。 不过,也要明确,绝大多数在华日本人是正常生活、工作的,我们的警惕只针对少数怀有目的的人。 作为普通人,虽然无法直接参与抓捕,但可以当好一道防线,敏感地区看到可疑拍摄、测绘行为,要及时向国安部门举报。 遇到陌生人打听涉及工厂生产、重要单位等信息,不要随意回答,对于在海外的家人,一定要提醒他们不要参与陌生人要求的敏感资料搜集,这些看似小的举动,能够有效为国家减少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