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在全球 190 多个国家中,真正能被称作 “领土大国” 的,只有 6 个:俄罗斯

在全球 190 多个国家中,真正能被称作 “领土大国” 的,只有 6 个: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它们的共同点是国土面积超过 700 万平方公里,看似 “起点拉满”,但真相是大,不等于强。真 今天的世界结构,早已不是靠 “地多” 就能吃饭,关键是你这片土地,能不能用、能不能住、能不能连成片。 中国、美国、巴西,这三国是公认的 “地理赢家”,从自然禀赋,到资源分布,再到人口与交通的协同,这三个位于不同大陆的国家,不约而同地走上了 “地利生财” 的路径。 中国的地形堪称世界地理教科书的经典案例,西高东低,呈现出阶梯式布局:青藏高原是水源地,是 “亚洲水塔”;四川盆地是富庶屏障,能稳住中部;东部平原则是经济命脉,联通世界。 关键的是这种结构不仅提高了国土利用率,还构建出完整的内循环经济带。 数据显示,中国拥有世界最长的内陆河流系统之一,长江与黄河共同滋养了近一半人口。东北平原(含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2024 年粮食总产量超 1600 亿斤,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再加上 1.8 万公里海岸线,既有出海口,又有战略纵深,东西南北,条条通衢,没有一块 “废地”。 再看美国,这个国家之所以能在短短两个世纪崛起为超级大国,地理条件功不可没。中部平原肥沃,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农业;密西西比河体系连通南北,是天然的运输网络;两洋夹护,让美国远离战火,同时又能通达全球。 东西海岸的港口像洛杉矶和纽约,早已成为世界级的贸易口岸。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整体农业机械化率达到 95% 以上,中部平原作为核心产区,机械化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本土几乎没有自然障碍,铁路、公路铺设极为便利,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资源上,美国天然气、石油储量丰富,几乎实现能源独立。 巴西则是 “沉睡的巨人”。很多人低估了它的潜力,巴西农业部与国家农业研究公司(Embrapa)预测,随着精准农业技术普及和耕地开发优化,未来十年巴西将进一步巩固全球粮食供应核心地位,其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出口占比将持续提升。 巴西高原地势平坦,可耕地面积高达 27 亿亩,另有 15 亿亩尚未开发。 当然问题也不少,亚马孙雨林的环境保护与农业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内陆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导致资源难以有效流通。 但从潜力来看,巴西一旦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完全有可能成为全球 “第二个美国”。 反观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虽然 “地大物博”,但却难掩 “天生短板”。 俄罗斯超过一半的国土常年被冻土覆盖,气温低至零下 50 度,不适合人类居住。真正适合农业的黑土地,主要集中在西南部,面积有限。西伯利亚地区供暖与基础设施维护需投入巨额资金,给财政带来持续压力。 再加上交通网络不畅,资源虽然多,但开采成本极高。 这直接限制了它的物流效率和区域合作能力。资源难以变现,经济结构单一,难以摆脱对能源出口的依赖。 加拿大的问题也类似,其四大人口大省(安大略省、魁北克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艾伯塔省)集中了全国 86.5% 的人口,这些省份均靠近美加边境,北部广大地区人口占比仅 0.32%。土地虽多,但能利用的太少。 耕地仅占全国面积的 4.3%(世界银行 2023 年数据)。而且湖泊众多,地形破碎,极大限制了连片开发的可能性。 再看澳大利亚,表面看上去依靠矿产出口风生水起,但实质上,这是一种高度依赖型经济。 内陆 70% 的土地是沙漠,基本无开发价值,98% 的人口聚集在沿海,淡水资源稀缺,农业规模受自然条件限制难以大幅扩张,但仍保持全球重要农产品出口国地位。 虽然 2023/24 财年矿产出口额高达 3690 亿澳元,但经济结构失衡,一旦全球需求下滑,风险直线拉高。 从全球视角看,这三国的问题不是发展意愿不强,而是自然条件太过苛刻。与其说他们在 “开疆拓土”,不如说是在 “苦修内功”。 你怎么看?你觉得未来在气候变化和科技突破的背景下,谁才是下一个地理赢家?欢迎评论区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