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重却没有人喊抵制日货了。不是不想抵制,是实在没有什么好抵制的了。以前日本的家电,摩托车,汽车等在中国都是抢手货,现在全部被国产取代了。正如台湾名嘴赖岳谦调侃的一样,日本现在也只有那个什么“片”可以拿出手了。 2024 年国内电视市场里,海信、小米、TCL 三家就占了 61.4% 的份额,前八大国产品牌更是吃下 94.9% 的市场,索尼、松下这些曾经的 “巨头” 加起来连 5% 都不到,这点份额在卖场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光是电视,冰箱、洗衣机这些白电领域更是国货的天下。 2024 年的数据显示,冰箱市场里海尔一家就占了 35%,美的跟着占 18%,容声还有 10%,这三家加起来都超过六成了,松下、日立那些日系品牌连前十都很难挤进去。空调市场更夸张,格力占 32%,美的 28%,海尔 10%,三大国产巨头直接拿走七成份额,日系品牌连边角料都分不到多少。 更有意思的是,连日本本土市场都被中国品牌拿下了大半,2024 年日本市场的平板电视,一半以上都是中国品牌,海信一家就占了 41.1%,TCL 还有 9.7%,等于每两台日本卖出的电视里就有一台是中国产的,以前日本人非本土品牌不买的执念,早被中国家电的性价比和智能化打没了。 再说说摩托车领域,以前本田、雅马哈、铃木可是街头的 “硬通货”,年轻人能骑上一辆日系摩托车都觉得倍有面子,那时国产摩托车只能在低端市场打转。可 2024 年国内 200CC 以上的玩乐型摩托车销量榜里,前九名里只有本田一个日系品牌,还排在第八位,上牌量才 25004 辆。 反观国产阵营,春风以 114224 辆排第一,钱江 112587 辆紧随其后,隆鑫也有 91528 辆,这三家的销量加起来都快是本田的 13 倍了。现在年轻人聊摩托车,说的都是春风的 450 动力平台、钱江的巡航车,豪爵的做工更是被公认堪比大贸,日系摩托车早就不是首选了。 汽车领域的变化更能说明问题,这可是日本制造业的王牌。十几年前丰田的省油、本田的发动机技术,让日系车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紧凑级轿车市场里日系车一度占半壁江山。 可 2024 年日系车在华的份额直接腰斩,降到了 11.2%,丰田销量下滑 6.9%,本田跌了 30.9%,创下十年最低,日产更惨,下滑 12.2%,还是 16 年来的新低。 反观国产车,比亚迪一年就卖了 427 万辆,稳居全球新能源销量榜首,奇瑞、吉利、长安的年销量也都超过 200 万辆。以前大家买混动车型只能看丰田、本田,现在比亚迪的 DM-i 技术油耗更低、配置更高,价格还更实惠,日系车的技术优势早就没了,连本田、日产都开始关厂裁员,甚至计划合并抱团取暖,可还是挡不住国产新能源车的冲击。 就连以前被日系垄断的美妆日化领域,现在也变了天。资生堂以前在中国高端美妆市场说一不二,可 2024 年前三季度在华销售额直接下降 2.4%,核心利润更是大跌 25.6%。 反观国产品牌,珀莱雅前三季度营收增长 32.72%,净利润涨了 33.95%,上美股份半年收入就翻了一倍多。不是日系产品变差了,而是国货在成分研发、渠道营销上都更懂中国消费者,中低端市场早就被国货抢光了,日系品牌只能退守高端市场,可连高端市场都面临国货的冲击。 当然,现在还有些高端制造领域比如半导体材料、医疗内窥镜还依赖日本进口,但这些都不是普通消费者能接触到的日常用品,普通人想抵制都没地方下手。 以前抵制日货是因为市面上全是日系品牌,不刻意抵制就绕不开,现在逛商场、选家电、买汽车,放眼望去全是海信、TCL、比亚迪这些国货,根本不用刻意抵制,自然就很少看到日货的影子了。 这背后不是抵制出来的结果,而是中国制造业几十年技术升级、产业链完善的必然,国货不光能替代日货,还能反过来卖到日本本土,这才是真正的实力提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