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54年,贺龙调任国家副总理。有一次,贺龙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毛主席和贺龙两人

1954年,贺龙调任国家副总理。有一次,贺龙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毛主席和贺龙两人坐在一起抽烟,贺龙对毛主席说:“为啥李先念喝的是茶,而我喝得是白开水,这不公平。” 贺龙这人,从小在湖南农村长大,家里穷得叮当响,早早就知道啥叫苦日子。1914年他加入革命党,次年就敢拿着两把菜刀砍县衙卫兵,抢了枪拉起队伍干革命。那时候他才18岁,就在湘西护国军里当营长,带着弟兄们在山里打游击,专挑敌人弱点下手。讨袁战争中,他指挥部队设伏,多次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渐渐在军中站稳脚跟。 1920年代,贺龙升到团长和旅长级别,一直管着部队纪律严,从不让士兵欺负老百姓。1926年他加入北伐,率部攻下好几个城池,指挥起来总是一马当先。南昌起义时,他当总指挥,组织大家在城里巷战,虽然损失不小,但带队撤到湘鄂西,建起根据地,继续跟国民党周旋。 1930年代,贺龙创建红二军团,在洪湖一带搞游击,利用湖泊地形打伏击。他特别讲究官兵平等,从不搞特殊化,总跟士兵一起吃饭巡逻。长征启动后,他领红二方面军过雪山草地,调整路线避开敌人包围,确保部队安全北上。那段日子,大家吃苦头不少,但他总在前头带路。 抗日时期,贺龙带八路军一二○师,在晋西北开辟根据地,发动群众挖地道,组织部队在雁门关伏击日军车队,破坏补给线。解放战争里,他当西北野战军司令,指挥延安保卫战转移主力,后来在青化砭和蟠龙镇战役中,夜袭敌营,缴获大批武器。这些经历让他成为军中骨干。 1954年,贺龙从地方调到北京,当上国务院副总理,主要管体育和国防建设。到中央后,他还是保持老作风,反对任何特权,坚持简朴生活。在政府工作中,他推动国防工业,视察军区检查训练,强调节约资源。 话说这个茶水事件,得从新中国成立初的节约风气说起。那时候,国家百废待兴,周总理下乡看到农民采茶多辛苦,就提议机关会议喝茶得自掏腰包,公家只供白开水。一包茶叶一毛钱,不付就没茶喝。这规矩中央带头执行,目的是养成勤俭习惯,避免浪费。 贺龙刚到北京,对这些细则还不熟。在一次经济计划会议上,他发现自己杯里是白开水,别人大多有茶,就指出这事不公。领导解释这是节约措施,大家都按规定付钱。他很快就理解了,还接纳了这个做法。这反映出老一辈对平等和节约的坚持。 这个小插曲,其实是中央推行节约政策的缩影。那年头,茶叶算不上啥奢侈品,但通过一毛钱茶水费,让领导干部从小事做起,记住资源来之不易。贺龙作为老革命,很快就适应了这种要求,继续在工作中发扬这种精神。 事件后,贺龙在北京的工作没受影响。他继续负责国防事务,1955年获元帅衔,当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军事会议,强调实战训练。巡视边防时,他跟士兵同吃同住,分享简单饭菜,推动部队建设。 1959年,贺龙兼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监督军工企业,查看设备装配,询问生产细节。他还管体育,成立国家体委,组织全国运动会,观看比赛颁奖,推动群众体育发展。 1960年代初,贺龙视察体育学校,观察学员训练,交流经验。同时,他注重基层调研,到农村查看农作物,与农民讨论收成,关注民生问题。在北京日常,他早起批阅文件,坚持学习党的政策。 贺龙一生都保持清正作风,从不搞特殊化。他的事迹在党史中被记录,作为革命精神的体现。1969年,他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3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