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日本方面突然表示,不会撤回涉台相关表态。 据共同社报道,发声的是茂木敏充,时间点落在14日,措辞直接,给外界的信号非常清楚。 报道里还有两句关键话:一是称依据日本国会通过的安保相关条文作判断,二是声称“不违反国际法”。这两点都绕不开一个事实:涉台问题属于中国内务,任何外部口头加码都会碰线。 历史文件摆在那里。1943年《开罗宣言》、1945年《波茨坦公告》把领土归属说得很清楚;1972年两国建交文件确认一中立场,这些都是可查的文本。 把镜头推回到日本国内,近年军费连年上行。公开数据里,2024年度约7.95万亿日元,而且据多家日媒,日本还计划引进“战斧”远程巡航导弹等装备,射程外延明显。 再看对岸的现实训练节奏。2022年8月台岛周边大规模联合演训公开可查,空海兵力和常规导弹力量都有出动;近年来052D、055、轰-6K、歼-16等型面频繁亮相,海空一体联动更加常态。 两边一对照就清楚了:一边在提高远程打击和岛链外行动能力,另一边在推进联合与远海训练。如果同时在敏感议题上放狠话,摩擦点只会增多。 再落到海上现场,台岛周边是高密度航道和渔场,任何额外军事行动安排都会挤占空域海域资源,通报不充分就容易误判,这不是口号,是多架次、多批次活动叠加后的客观结果。 从互信角度看,1972年以来,两边在制造、技术、文化、旅游等层面建立了很多稳定合作渠道。敏感议题上频繁挑衅,会让企业评估风险、压缩合作计划,直接影响到订单、航线和人员往来。 现实里,地区安全需要的是可预期的沟通和下沉到部队层面的管控机制,而不是用一句“不撤回”去顶住全部压力。这类表态带不来安全,只会把各方推向更紧张的姿态。 再强调一次基本格局:统一是既定方向,有法律依据、有历史依据;推进节奏自主把握,外部插手改变不了方向,只会抬高不必要的成本和风险。 回到开头那句话,日本若执意不调门,只会让现场风险累积、让周边国家压力上升。冷静处理分歧,减少军事化动作,才是对大家都有效的做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