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湖南长沙,一名货车司机接到一个订单,把莴笋从云南运到长沙一农贸市场,费用为5800元。2天后,货主卸货时发现约一半莴笋因温度过高腐烂,损失超2万元,货主要求扣除大半的运费3000块钱。 据货主描述,当时打开车门的时候,莴笋尾部全部都烂了,车厢里面发热正冒着烟气,这车货损失了2万多。 货车司机张师傅认为,自己只是负责运输该批货物且装货时已明确告知发货方运输风险,因此产生的损失不应该由自己承担。 据张师傅回忆说,当时装车的时候是拉了十块整冰,从前面依次排列到后门,当时感觉有点不靠谱。所以,我跟云南发货方装货的时候,提示他们这样装车打冷效果不好,并告知没留风道。还有他们并没有在车厢底部铺上碎冰之类的,这样很难达到降温效果。当时装车时一位小伙子说,他们经常这样装,没有问题。 收货方反驳说,这明眼人懂行的都知道,司机运输途中没有打冷,就是为了省几百块钱的油钱。我这一车损失了两万多。他说留风道这件事,绝对是一个不专业的理由,没听说卖莴笋要留风道的,只有花菜才留风道。 随之,张师傅因为扣费问题没谈好,这四天一直睡在车里,运费也没有结,此事引起了市场管理方的注意并介入协调。 市场管理方蔬菜肉食经营经理张女士表示,后续会与司机进行沟通,确认他在整个路程中的油耗,如果油耗偏高,肯定是打冷的,而且是持续打冷,如果油耗是中等,那他肯定是间歇性的打冷,这个是可以通过数据反馈,能够看出来的。 最终,在市场管理方的协调下,收货方支付了4000多元的运费,双方和解,司机接受调解并返乡。 看了视频,引起网友们的纷纷留言。一位从事装卸的网友说,这个好鉴定,我天天卸冷链车,我家卖花的,如果中间烂了,外面没烂,说明车打冷了,内部没有放冰降温,如果里外都烂了,就说明没有打冷。 一位开了十年冷链车的司机网友说,玉米、花生、莴笋、香菜、葡萄……自己会发热,靠冷藏车打冷,温度根本下不来,有经验的司机,只会拉预冷、加冰的,视频中这样的是不会拉的,只能说是小白司机遇到了小白货主。 还有一位网友说,这次不帮司机了,帮不了,一看就是间歇性打冷,不是全程打冷,全程打冷冷气会下去的。他这是间歇打冷,冷气下不去,只是表层冷。 咱们先看看《民典法》怎么解释,第832条规定,承运人需对运输途中的货物损坏负责,但若能证明损坏由不可抗力、货物自然性质或托运人过错导致可免责。 本视频中,司机需举证已尽到合理保管义务(如按照约定制冷),或证明装货方式存在缺陷由运方造成。 而司机称全程打冷但无法提供连续制冷记录,货主则无直接证据证明司机故意关闭制冷。 事情有点复杂,我查阅了相关资料,2025年另外一起运输合同纠纷中,司机师傅因未妥善运输导致莴笋损坏,被判全额赔偿损失,而视频中司机主张已提前告知风险,责任划分需结合双方合同约定及证据。 首先,这事儿就是运莴笋半道坏了,货主和司机相互甩锅——货主觉得是司机没好好开制冷、装货也没有留通风道,司机说早提醒过风险还留了证据,最后扣运费,两边都觉得冤。 其次,生鲜运输本来就容易出岔子,这事儿里双方都有点疏忽:货主没盯好装货细节,司机也没把“风险提示”落实成白纸黑字的协议,真出问题了嘴说无凭,最后只能各让一步扣运费。 最后,其实生鲜运输前就得把责任写清楚,比如谁负责制冷、装货要咋弄,不然坏了光扯皮没用,司机少挣了钱,货主亏了货,都是糊涂账。(来源:长沙政法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