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德国安的什么心?德国把好几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搬到了中国,而且是整个团队带家属过来

德国安的什么心?德国把好几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搬到了中国,而且是整个团队带家属过来的,江苏苏州太仓市那边建了好多欧洲小区和德国小镇,因此那边人称小德国,几百家德企扎堆。 太仓这个地方,本来是江苏苏州下边的一个县城,位置靠近长江口,交通挺方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德国企业零星过来投资,最早的一家叫克恩-里伯斯,生产弹簧啥的。没想到这一来,就拉开了序幕。现在太仓聚集了五百多家德企,总投资超60亿美元,年工业产值过670亿元。德国前十大机床企业里有六家在这落户,前二十大家族企业有八家也来了。太仓占了全国德企的十分之一,这密度在全国都少见。企业多起来后,当地经济蹭蹭上涨,产业链也越来越完整,从汽车零部件到航空航天,啥都有。 德国企业为啥偏爱太仓?先说成本问题。德国本土能源价格高,尤其是关了核电站后,得从法国买电,电费比几年前翻倍。冬天天然气还老担心断供,企业开工率受影响。碳排放配额也贵,一家化工厂去年光买配额就花三百多万欧元,政府补贴才五十万,够干啥的。美国关税又涨,出口北美订单少四分之一。相比之下,太仓电费稳定,政府补贴实打实,企业能省不少钱。审批速度快,从图纸到开工用不了多久,这在德国得拖几个月。太仓政府服务到位,帮企业跑腿,效率高得让德国人直呼上头。 实验室搬迁是重头戏。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科研机构,下属七十多个研究所。他们在太仓设了分支,重点搞光伏组件可靠性测试设备。这些设备不是简单复制,而是从德国本土整套运过来,包括精密仪器和模拟系统。现在实验室帮中国车企测试新一代车载光伏板,数据直接同步德国总部,研发进度快了近三分之一。太仓智汇谷科创园里,这个弗劳恩霍夫实验室从签约到竣工,比计划提前大半年。协会还和上海交大合作,建城市生态发展创新平台,推动技术从基础研究转实际应用。 亥姆霍兹联合会也参与进来,这是德国国家级科研机构,专注能源材料等领域。他们的新能源电池寿命模拟系统也搬到太仓,团队带设备过来。合作不光是测试,还涉及氢能储存研发。太仓和德国萨克森州签了产业创新联盟,以后专家派驻,提供指导,太仓出场地和产业链支持。这种模式让德国科研避开本土高成本,还能贴近中国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火热,电池和光伏需求大,德国企业能直接对接,缩短供应链。像舍弗勒在太仓建轴承研发中心,全球每三辆新能源车里有两辆用他们产的静音轴承,零件上午做下午就送到上海特斯拉或苏州蔚来工厂。 团队带家属过来,不是随便说说。太仓建中德生态园,里面有欧洲小区,房子设计成德国风格,白墙红瓦,小别墅带草坪。德国小镇街道上商店卖进口啤酒、面包,面包房用慕尼黑酵母,老师傅亲手烤碱水包。诊所有三位德国医生坐诊,开家乡常用药,不用飞回去看病。家属生活方便,孩子上国际学校,学德语和本地课程。太仓港开中德快船,从太仓到汉堡28天,比普通航线快10天,去年舍弗勒就出口1200多个集装箱。企业工程师家属过来后,稳定下来,不用两头跑,提高工作效率。 德企扎堆带来产业集群效应。太仓高新区形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工业母机三大集群。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五十多家,专攻细分领域,像特朗普夫搞激光切割,布罗泽做汽车门系统。这些企业互相配套,供应链短,成本低。太仓还和德国巴符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双元制培训,学生一半时间车间实习,一半学德语和工艺。去年第一届毕业生,80%进德企,起薪高两千多。本地就业机会多,吸引年轻人过来,经济活力强。 不过,也不是全好事儿。本地房价涨了,2019年中德生态园旁边小区均价1.8万/平,现在快3万,老住户觉得压力大。德企多了,交通拥堵,周边环境变化大。有些岗位本土化后,福利降了,以前德国派驻工程师有每年两次探亲假,现在本地招的只剩一次。合作中,德国方握紧核心技术,比如帮中国企业测电池,只给最终数据,不透露模拟算法。本土企业觉得合作不够深,想学更多,但德国人谨慎,怕技术外流。 太仓变化肉眼可见。从上海虹桥开车过去,高速两边全是德国工业园、中德研发中心标识牌,连服务区有德语指示。太仓升级为中德合作示范区,政府推对德经贸合作计划,优化弗劳恩霍夫硅酸盐研究所太仓中心等平台。引进德国高校分支,加快人才流动。2024年外资形势复杂,太仓德企还增资扩产,总数破550家。这说明德国不是来占便宜,而是解决本土麻烦,顺便搭中国市场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