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局上校、军事反间谍人员罗曼·切尔温斯基在基辅24台的直播中,直白点出了乌军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被动员人员未经充分训练就被派往一线,这直接导致部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作为军事反间谍领域的资深人员,切尔温斯基的发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前线实际情况的客观陈述,也揭开了乌军在兵源补充与训练环节的现实困境。 从当前战场态势来看,乌军面临着巨大的人员消耗压力。 有数据显示,2024年6月至10月,乌军总伤亡人数已突破180万,其中阵亡78万人,单日最高伤亡曾达到4.5万人,这样的损耗速度远超部队补充能力。 为了填补战线缺口,部分地区不得不采取强制征兵措施,但适龄青年入伍意愿不高,逃兵役现象时有发生,这使得可选拔的兵源质量大打折扣。 更关键的是,新兵训练时间被大幅压缩,有的甚至只接受一个半月的基础训练就被送上战场,连手中的武器都未能完全熟悉,更谈不上掌握步兵战术、协同作战等关键技能。 这种仓促上阵的后果在前线战场上尤为明显,缺乏训练的动员兵面对复杂的战场环境往往手足无措,既无法有效执行作战命令,也难以应对俄军的攻击,不仅自身伤亡率居高不下,还可能影响整个部队的作战部署。 就像之前有乌军士兵描述的,部分新兵甚至会拒绝射击,遇到火力打击就容易溃散,让指挥官陷入两难。 切尔温斯基提到的部队损失,正是这种训练缺失带来的直接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乌克兰有EUMAM计划等境外培训项目,已有数万名士兵在欧盟、英国等国接受训练。 但这部分兵力显然无法填补前线的巨大缺口,仍有大量未经过充分训练的动员兵被直接投入战场。 而且从部分部队的情况来看,即使有境外训练的机会,也会因为人员抽调、逃兵等问题影响训练效果,比如某“法械旅”就曾因大量士兵被抽调补充其他部队,最终只能让刚入伍不久的新兵参与境外训练,战斗力自然难以保证。 切尔温斯基的公开表态,本质上是对乌军当前兵源补充与训练体系弊端的揭示。 战争的胜负从来不是单纯依靠兵力数量的堆砌,士兵的战斗素质、训练水平同样关键。 在持续的消耗战中,忽视新兵训练、一味追求兵力补充速度,最终只会陷入“伤亡—补充—再伤亡”的恶性循环。 想要真正提升部队战斗力、减少损失,如何在保证兵源的同时,保障足够的训练时间与质量,或许是乌克兰军队当前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