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三番五次想在国际舞台上刷取存在感,结果又一次被“打脸”了。 11月3日,据相关媒体报道,台当局在爱沙尼亚设立“代表处”的计划,陷入僵局已达两年之久。 这事儿要说起来,就得先提一提爱沙尼亚的好邻居立陶宛。前几年立陶宛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非要跟着美国大哥后面摇旗呐喊,在台湾问题上搞了个所谓的“代表处”。 当时那叫一个风光,觉得自己是“反华急先锋”,是西方世界的英雄。结果呢?风光还没持续几天,中方这边反手就是一个精准的经济制裁,立陶宛的出口商直接就傻眼了。 原本满满当当的货船,全堵在海关进不来,说好的大订单,说飞就飞,那损失叫一个惨烈。立陶宛政府没办法,只能满世界哭诉,找欧盟要补偿,那副狼狈的样子,简直是丢尽了脸。 爱沙尼亚天天看着立陶宛这位邻居的惨样,心里能不犯嘀咕吗?它也想在西方世界里刷个“勇敢”的存在感,也想抱紧美国的大腿,所以一开始也跟台当局眉来眼去,琢磨着也搞个“代表处”试试水。 可这一试,就是整整两年。计划就像被按了慢放键,一直拖着,为啥?因为它心里没底啊!一边是美国大哥画的那个虚无缥缈的民主大饼。 另一边是中国这个实实在在的贸易伙伴,那可是真金白银的市场,是关系到自家老百姓饭碗的大事。这头想要表扬,那头又怕挨打,爱沙尼亚就在这中间来回拉扯,犹豫不决。 就在它纠结得快要精神分裂的时候,中方这边一通警告直接打了过去,话说的那叫一个明白:“台湾问题是我们的核心利益,是碰不得的红线。“看看立陶宛的下场,那本账就在那儿摆着,你想复制一遍吗? 这一下,可算是把爱沙尼亚给彻底点醒了,态度立马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之前还跟台当局打得火热,现在直接翻脸不认人,明确对外表示这个计划“陷入僵局”,并且重申自己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这哪是“陷入僵局”啊,这根本就是自己主动给按了暂停键,而且看这架势,是打算永远别按播放键了。 说到底,这事儿根本就没那么复杂,就是一场最纯粹的利益算计。小国在大国之间玩平衡,想多捞点好处,这本身没错,但得有分寸,得知道啥是轻,啥是重。 爱沙尼亚显然是看清了,美国画的饼再大,也填不饱肚子;而那些花里胡哨的价值观口号,有时候真不如一船能顺顺当当卖出去的货物来得实在。 立陶宛用惨痛的教训给它上了一课,学费是立陶宛交的,但爱沙尼亚学到了。在绝对的实力和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谁都会做出最理智的选择。 所以说,不是爱沙尼亚突然变乖了,而是它终于明白了,玩火者必自焚,而自己这点家当,根本就玩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