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印度能追上“稀土红利”这班车吗? 印度政府又开始补课了。最新宣布的稀土磁铁制造计

印度能追上“稀土红利”这班车吗? 印度政府又开始补课了。最新宣布的稀土磁铁制造计划中,补贴金额从原先的2.9亿美元暴涨到7.88亿美元,官方称要扶持五家龙头企业,打造印度版“稀土磁都”。 目标很明确,在电动车、可再生能源和国防工业这些关键领域,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从中国高达90%的稀土垄断中杀出一条血路。 听起来雄心勃勃,但问题是印度真的有能力追逐这波稀土红利吗? 从资源上看,印度确实有底子。其稀土储量全球排名第五,主要集中在独居石矿中。然而,光有矿不够。稀土产业的难点不在“挖”,而在“炼”。从矿石提纯到分离再到制成磁铁,这是一条长达三到五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链。而印度的稀土加工与分离技术严重落后,基础设施也不完善,许多矿点甚至没有配套的环保设施。 再看数据,去年印度进口了540吨稀土磁铁,其中80%来自中国,而未来几年,氧化稀土需求预计将飙升至2000吨。 要填补这个缺口,靠7.88亿美元补贴显然不够。印度政府希望借此吸引日韩企业投资建厂,效仿越南、印尼那样的电池产业转移。但问题在于,印度的投资环境、政策稳定性和专业人才储备远不如这些国家。 更严峻的是经验教训。此前印度推出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就因执行不力、审批冗杂而被外界称为“纸上项目”。 再加上印度去年开始对很多外企进行查税,甚至搬出几十年前的税法要求包括三星、大众和苹果在内的一干外企进行大额补税,导致今年印度净吸引外资总额下降96.5%。 就这个环境,还想搞稀土,印度想的确实有点太美了。 稀土之战,本质是产业体系之战。中国用了三十年,才从矿石出口国变成全球稀土霸主,掌握了分离、冶炼、磁材、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 印度眼下连第一步都没走稳,还是先花上几十年补补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