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特朗普被自己蠢死的!   要说中美之间这场打了好些年的贸易战,得从 2018 年

特朗普被自己蠢死的!   要说中美之间这场打了好些年的贸易战,得从 2018 年 3 月说起 —— 当时特朗普政府签了一份备忘录,拿所谓的 “301 调查” 当由头,说要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大规模加税,就这么把贸易摩擦的大幕拉开了。   接下来两年里,美国加税的动作一波接一波没停过,到最后算下来,累计有大概 3700 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都被加了税,税率还一涨再涨,那股子想靠关税压服中国的架势摆得特别足。   可中国这边没打算吃软,你怎么加我就怎么反制,力度一点不含糊:美国先对 5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加 25% 关税,中方马上就对同等规模的美国商品也加 25%;   后来美国又对 20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加 10% 税,中方也跟着对 600 亿美元美国商品加了税,从头到尾没松过口。   特朗普一开始想得挺简单,觉得靠关税就能拿捏住中国,结果没成想,最先扛不住的反倒是美国自己。   今年 10 月高盛集团出了份报告,把账算得明明白白 —— 这加征的关税成本,根本不是中国企业在扛,反倒全转嫁给了美国的消费者和本土企业。   就拿 6 月的数据说,当时美国企业还扛着 64% 的成本,可照这个趋势走,到年底消费者要承担的比例就得飙到 55%,到时候企业反而只需要扛 22% 了。   更让人觉得不公平的是,收入最低的家庭扛的负担比高收入家庭重得多,说白了就是越穷的人越吃亏。   更让美国头疼的还有通胀问题。今年 8 月美国核心 PCE 价格指数同比涨了 2.9%,这可是半年来的最高涨幅,高盛也直言,这通胀里头关税得负不小的责任,估计到年底这指数还得涨到 3%。   生产商那边更惨,7 月的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涨了 0.9%,是近三年来最大的涨幅,这些多出来的成本绕来绕去,最后还是得落到消费者身上,等于老百姓买东西又得多花钱。   最讽刺的是,特朗普当初喊得震天响,说加关税能帮美国增加就业,可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摆那儿 —— 加税这么多年,跟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人数压根没涨,等于白忙活一场。   到了今年 10 月底,特朗普自己先松口了,就在中美元首会晤之后,他一下子做出三个让步:取消了对中国商品 10% 的分摊税,暂停了针对中国企业的穿透性法案,还停了对海事物流造船业的 301 调查。   要知道这三样都是他之前手里攥着的、用来拿捏中国的筹码,现在主动放下来,说白了就是实在扛不住了。   再看中国这边,虽说贸易战确实带来了些影响,但早就提前找好了出路。商务部专家白明就说过,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能超出预期增长,关键是靠非美国市场撑起来的。   海关那边有实打实的数据:前三季度中国对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 17.37 万亿元,同比增长 6.2%,这部分占了中国全部进出口总额的 51.7%,比去年还提高了 1.1 个百分点。   具体到区域,对东盟、非洲、中亚的出口涨得尤其厉害,分别增长 9.6%、19.5% 和 16.7%—— 这些市场的增长,直接就把中美贸易收缩留下的缺口给补上了。   而且现在中国出口的东西,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今年 9 月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过 63%,前三季度的高技术产品里,高端装备出口涨了 22.4%,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这些 “新三样” 绿色产品,增速也都保持在两位数,根本不是美国加关税就能挡住的。   国际上的风向也能说明问题。世界贸易组织前不久刚做出裁定,允许欧盟每年对美国商品实施 1364 万美元的反制措施,原因就是美国对西班牙橄榄加税违反了国际贸易法,而且美国还没资格上诉。   这事儿可不是个例,这些年美国在贸易规则上越来越任性,早就让盟友们心里不满了。特朗普之前想拉着其他国家一起对中国施压,可没几个真愿意跟着他动的。   反倒是中国,靠着稳扎稳打的应对,把这场贸易战变成了一次 “练兵”—— 美国用的那些规则套路,中国都摸得清清楚楚,甚至能做出 “镜像反制”,这种应对贸易摩擦的软实力,连美国都觉得意外。   现在再回头看特朗普那套 “关税牌”,虽说对华关税从之前的 57% 降到了 47%,表面上看是让步了,但跟越南、欧盟那边 15%-20% 的税率比起来,还是高得离谱。   可现在的中国制造,早就不是靠看关税脸色过日子的水平了 —— 中国的光伏组件占了全球 80% 的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整度达到 95%,就算加了关税,沃尔玛里卖的中国智能家电、亚马逊上的中国无人机,照样卖得火爆。   之前美国农民一直盼着中国能重新大量买美国大豆,可中国早就找好了巴西等好几个供应渠道,买大豆这事儿,从来就不是非美国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