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就在昨天 巴西正式宣布了! 10月30日,巴西官方宣布一项重要贸易举措:对原

就在昨天 巴西正式宣布了! 10月30日,巴西官方宣布一项重要贸易举措:对原产于中国、埃及和以色列的无纺布产品正式启动反倾销调查,这次调查范围覆盖广泛,口罩、纸尿裤、汽车内饰材料及装修用防潮布等常见应用品类均被纳入其中,且涉案无纺布的克重区间明确限定为7克/平方米至150克/平方米。(财联社) 早在2024年8月,巴西已对原产于中国的光纤发起反倾销调查,倾销调查期覆盖2023全年,损害调查追溯至2019年,调查周期长、追溯范围广,已显露贸易保护倾向。 回溯历史,中国轮胎企业对巴西的反倾销措施便深有体会。2011-2014年间,巴西与印度联手对中国轮胎发起7次反倾销指控,占同期亚非拉国家对华轮胎反倾销案件的半数。 这些案件存在共同特点:裁决主观性强,本土企业申诉即启动调查,反倾销税率从十几%至几百%不等,缺乏统一标准。 数据显示,中国无纺布出口量连续五年增长,对南美市场出口占比从2020年的8%提升至2024年的15%,而巴西本土无纺布企业市场份额从62%下滑至54%,这种此消彼长态势,促使巴西政府再度启用反倾销工具。 巴西的无纺布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集中在圣保罗州和里约热内卢州,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大多专注于中低端产品,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平均研发费用占比不足营收的2%,远低于中国头部企业的5%-8%。 疫情期间,中国口罩等无纺布产品大量出口巴西,缓解当地医疗物资短缺困境,却也让本土企业认清差距。疫情后,中国企业持续深耕南美市场,凭借规模化生产优势,将产品价格控制在低于巴西本土产品15%-20%的水平。 这种性价比优势使巴西本土企业难以抗衡,不少中小企业出现产能闲置,开工率从疫情前的85%降至2024年的68%,生存压力促使政府干预。 巴西的举措,深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影响。2024年10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进口高关税,明确将经贸措施作为地缘政治竞争工具,这种“以贸易促政治”的操作,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示范。 作为南美经济大国,巴西始终尝试在中美欧之间寻求平衡。2025年4月,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巴西随即通过经济对等法案,授权政府对不公平贸易采取反制措施。 此次针对中、埃、以三国的调查,既是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应,也是向欧盟示好的信号,旨在通过这一方式提升自身在全球贸易中的议价能力。 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巴西也在试图打造本土的“供应链闭环”。无纺布作为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医疗、汽车、建筑等多个领域,被巴西政府纳入“关键基础产业”清单。 巴西政府认为,过度依赖进口无纺布将导致本国相关产业链受制于人。以汽车产业为例,巴西是南美最大汽车生产国,年产能超300万辆,而汽车内饰用无纺布进口依存度达42%,其中中国产品占比超60%。 一旦国际供应链出现波动,或将影响汽车产业正常生产。因此,通过反倾销调查限制进口,本质是倒逼本土企业扩大产能、提升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 历史经验表明,单纯的反倾销调查难以解决产业竞争力不足的根本问题。上世纪90年代,巴西曾对中国纺织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短期内虽保护本土企业,但导致巴西纺织品企业丧失创新动力,产品质量长期停滞。 2010年后,随着东南亚纺织品崛起,巴西纺织品企业既未抢占国际市场,本土市场亦失守,进口占比从30%升至55%。 同理,此次无纺布调查若仅简单限制进口,未推动本土企业提升技术、降低成本,最终或将导致巴西消费者承受更高价格,相关下游产业也会因原材料成本上涨丧失国际竞争力。 有人担忧此次调查引发中巴贸易战,但此类担忧并无必要。中巴贸易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2024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1860亿美元,其中巴西对华出口农产品、矿产资源占比75%,中国对巴出口工业制成品占比68%,双方形成“资源-制造”的稳定互补格局。 无纺布贸易在中巴贸易中占比仅不足1%,即便出现贸易摩擦,亦不会影响双边贸易大局。巴西政府同样清楚,过度贸易保护将影响中国对巴西农产品进口,这对依赖农产品出口的巴西而言得不偿失。 巴西的反倾销调查,再次印证全球贸易的本质是实力比拼——没有永远的公平,只有永恒的竞争。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单纯抱怨和抗议无法解决问题,唯有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才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中国而言,此次调查既是挑战亦是机遇。它倒逼中国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亦促使中国政府进一步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提升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话语权。 对巴西等新兴国家而言,贸易保护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唯有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才能实现产业持续发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巴西对涉华非织造布发起反倾销调查 财联社2025-10-29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