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中方和印度同时宣布! 2025年10月27日,印度和中国正式恢复了中断五年的直航航班,首架飞机从加尔各答飞往广州。这次直航重启是由印度最大航空公司靛蓝航空完成的,接下来十一月还会开通新德里到上海和广州的航线。 航班恢复容易,心结解开却难。我们得冷静追问,这条空中桥梁真能融化喜马拉雅山两侧的冰层吗?过去五年积压的信任赤字,绝非靠几趟航班就能轻松抹平。 看看现实就明白,航线图背后是复杂的地缘博弈。印度对中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中国科技公司在印投资频频遇阻,这种结构性问题不会因通航自动消失。 靛蓝航空的商业魄力值得喝彩,但政治风向才是真正的暗礁。2017年洞朗对峙、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这些伤痕依然隐隐作痛。若没有持续的政治智慧护航,商业航班可能沦为地缘政治的晴雨表,随时再次停摆。 我们必须警惕表面的热闹。通航初期必然宾朋满座,可热度过后呢?若签证政策依然苛刻,民间交往处处设限,这条新航线终将面临上座率的残酷考验。 有人将此举比作玄奘取经,但时代早已不同。古代求法之路充满虔诚,今日通航却掺杂着太多算计。印度盯着市场,中国着眼战略,两种心态能否真正交融还是未知数。 跨文化拥抱的背后,藏着不易察觉的文化摩擦。中国游客能否适应印度的街头喧嚣?印度商人又可否理解中国的办事规则?这些细微处的碰撞,远比航线开通更考验两国智慧。 不过批判之余,我们仍要珍视这来之不易的一步。它至少证明,两个亚洲巨人都无法承受完全脱钩的代价。航班轮子的起落,本身就是一种非语言的对话。 这条航线的真正价值,在于为下一代创造相遇的可能。当中国留学生和印度程序员在万米高空并肩而坐,他们书写的将是不同于我们这代人的故事。 金秋的硕果需要四季耕耘。直航只是播下一粒种子,能否长成参天大树,还得看双方是否愿意持续施肥浇水。别让这道彩虹刚出现就消散在云层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