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追光者”严伟佳:当好工业机器人“医生”

今年11月中旬,全国总工会第二届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将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积极响应“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战略部署,在数智化浪潮中勇立潮头。

此次,上海市经信系统工会联合人民网上海频道,推出关于全国大赛选拔赛集训工作和上海代表队参赛情况的系列报道,进一步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全方位展现上海数字领域工匠和职工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和精神风貌,为上海数智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书写属于上海职工的精彩篇章!

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更是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全国总工会第二届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的战鼓即将擂响,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工程师严伟佳,正全身心投入集训,如一位“追光者”在智能制造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简单来说,是工业机器人‘医生’,负责机器人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日常维护和优化升级,保障生产线的稳定运行。”在全国大赛上海赛区选拔赛中,严伟佳凭借扎实的功底脱颖而出,顺利晋级全国决赛,这背后,是他在工作中日复一日的积累与沉淀。

崭露头角——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严伟佳深知,要在全国性的大赛中崭露头角,光靠临阵磨枪远远不够。

在日常工作中,他始终保持着对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浓厚兴趣。不仅注重理论学习,顺利通过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三级技能考试,掌握了机器人操作的核心知识;还积极参与实操训练,从公司内部的虚拟仿真平台入手,反复练习机器人运维场景,将数字模型和实体设备调试紧密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

严伟佳在上海初赛中。受访者供图

严伟佳在上海初赛中。受访者供图

他善于从案例中汲取智慧,收集行业内机器人预测性维护、AI视觉引导运维等数字化案例,深入拆解技术逻辑,并尝试在日常工作中运用AI故障诊断工具,将行业经验与自身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严伟佳感慨,这些积累就像一把把“钥匙”,不仅提升了他的技能水平,也让他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加从容。

直面挑战——多管齐下,破解难题

对于此次比赛,严伟佳综合分析后,发现面临诸多棘手难题。

其一,数字孪生方案设计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机器人运维场景的数字建模。由于日常多与生产工厂打交道,数字建模工作接触较少,且该任务对软件操作和设计要求颇高,成为一道摆在面前的“硬骨头”。

其二,技术文件涉及的机器人是未曾使用过的,不同品牌机器人的系统与操作逻辑差异显著。比赛现场不仅考验快速切换操作思维的能力,还设置了隐蔽性故障,多重不确定因素给比赛增添了难度等级,对选手的临场判断力提出极高要求。“突发故障应急处理能力成为关键。”严伟佳说。

面对这些难题,严伟佳并未退缩,他认为可以“多管齐下”寻求解决方案。

针对数字建模难题,他将开展仿真建模专项训练,通过详细记录操作耗时与错误点,深入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优化操作流程积累宝贵经验;对于未使用过的机器人,他计划先构建一套不依赖具体品牌的工艺流程,在大脑中形成固定的主路径,确保面对不同品牌机器人时思路清晰。在此基础上,再针对特定品牌机器人进行专项训练,有的放矢提升操作能力。

此外,在应对突发故障方面,他将广泛收集行业故障案例,深入剖析故障现象,反推故障原因,并提炼出故障排查流程图。如此一来,在比赛中便能做到心中有数、应对从容,有效提高故障排查速度,减少比赛用时,展现上海职工的风采。

规划未来——砥砺前行,助力上海智能制造

严伟佳在上海初赛中。受访者供图

严伟佳坦言,面对全国顶尖的选手,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上海市总工会与上海市经信系统工会、上海电气李斌技师学院等组织的专项训练和支持,自信心与日俱增。

“感谢上海市经信系统工会等搭建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实战练兵的机会,能够与更多行业高水平、高技能优秀选手同台竞技,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严伟佳由衷地说道。上海全方位的支持与关心,让他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备赛中,专注于提升技能水平。

在严伟佳看来,参赛中,不仅要展现个人技能,更要体现上海职工的精神面貌。一方面是技术的严谨性。在比赛中要严格遵循上海制造业精细化、标准化的要求,从设备校准到方案设计,每一步都追求数据精准,体现上海职工的“工匠精神”。

另一方面是协作担当,赛后将分享心得体会,为下一届的选手提供大赛经验,体现上海职工的开放共赢精神。“无论比赛结果如何,我都会整理比赛中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形成一本运维技能手册,在公司内部共享,带动整体团队技能的提升。”

对于未来,严伟佳有着清晰的规划。短期内,他将全力备赛,确保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中期来看,他将深入学习工业机器人系统的相关知识,努力当好一名名副其实的工业机器人“医生”。长期而言,他期待能够加入上海高技能人才库,参与行业数字化运维标准的制定,为上海的智能制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