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整治新加坡人,还得美国人来!美国教授到新加坡参加论坛,现场直言,除了中美之外,我不喜欢谈论中小国家 全世界除了中美,也许再加一两个国家,其他都是小国家。 这是真不给面子啊! 在国际舞台上,小国家经常会被大国忽略,尤其是在那些风云人物云集的论坛现场。 2023年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有位美国教授的一句话,直接在会场上点燃了气氛。 他说,除了中美,剩下的国家都算不上什么大国,这话一出来,台下的新加坡代表还有其他小国的嘉宾都沉默了,大家脸上都写着“这也太直白了吧”。 其实,这种情况在国际关系里并不罕见,只不过这次美国人说得太直接,把小国家的尴尬摆到台面上。 新加坡其实一直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地理位置重要,经济也有亮点,但面对中美这样的超级大国,想要在国际事务里有更多话语权,说实话并不容易。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不同场合都提过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新加坡得在大国之间灵活应对,不能盲目站队。 2022年,李显龙还在公开采访里说,只要中美关系紧张,类似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就要更加小心翼翼,否则很容易被牵扯进去。 美国和新加坡的关系其实挺微妙。美国一直把新加坡当成亚洲的战略伙伴,经常有高官互访,军事合作也不少。 2023年美国国防部长专门跑到新加坡,还公开强调美新合作对地区安全很重要。 可话又说回来,美国在关键问题上更多是让新加坡配合自己,并不是真的把新加坡当成平等的对话者。这种“伙伴但不决策”的模式,其实在美国对很多小国的政策里都能看到。 再看新加坡怎么应对。新加坡政府在官方声明里一直反复提要支持多边合作,强调小国也有自己的利益和责任。 新加坡媒体也经常讨论这个话题,觉得虽然体量不大,但在地区事务里还是要有自己的声音。 2023年李显龙在国会还专门说过,新加坡要根据本国利益灵活处理国际局势,不能轻易选边站。这种态度,其实也是对大国压力的现实回应。 当然,不只是美国有这种“大国心态”。欧洲一些领导人也曾经公开表示,不能让自己变成大国棋盘上的棋子。 法国总统就说过类似的话,强调欧洲要有自己的战略自主。新加坡媒体对这些言论也有过报道,认为中小国家其实都面临类似困境。 可实际情况是,大国影响力太强,小国家的声音常常被忽略,想要改变其实挺难的。 现场那位美国教授的发言,虽然让新加坡人听着有点不舒服,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在国际关系里,强者往往说了算,小国家想争取到更多主动权,得靠自己的智慧和策略。 新加坡社会对这件事其实也挺理智,论坛结束后,新加坡的媒体和学者就分析说,这样的现实其实早就存在,只是这次被美国人直接说破了而已。 有人觉得这反而是提醒新加坡要认清自己,调整策略,别抱幻想。 美国对小国家的态度,历来就是以自身利益为主。 参考: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