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奔腾的地下银河,启幕城市新亮点,长春轨道交通“银河一英里”项目探访

在城市发展的脉络中,总有一些工程因其前瞻的规划与宏大的手笔,而被赋予改变城市格局的期望。在长春南部新城的心脏地带,一条长达1690米的地下廊道正在悄然成型,它有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名字——“银河一英里”。这不仅是一个工程项目的代号,更承载着长春迈向现代化国际都市的雄心。近日,记者深入项目现场,对话建设核心人员,试图揭开这条“地下银河”如何编织出一幅“上绿地—中服务—下交通”的未来城市立体画卷。

地下轴心TOD模式驱动的城市活力引擎

站在工地现场,“银河一英里”的蓝图已粗具规模。

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事业总部“银河一英里”项目长王冠儒告诉记者:“这条轨道西起新明街,东至亚泰大街,如一条潜龙伏于城市腹地,整体位于轨道交通6号线上方,巧妙地串联起1号线与6号线的换乘节点。总建筑面积达28.8万平方米,是TOD模式在长春的实践。”

“简单来说,TOD就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王冠儒说,随即向记者解读这一理念的精髓,“‘银河一英里’正是TOD理念下的一个典型实践。我们旨在打造一个交通枢纽为轴心,通过垂直立体、同台换乘等形式,强力整合多制式交通,实现功能的无缝衔接和内外的高效转换,从而引领区域活力,让这个‘车轮’真正转起来。”

王冠儒的介绍指向了项目的根本——它首先是一个复杂的地下交通互联互通工程。对此,业主代表郭雷进一步解释:“项目包含高达13万平方米的车库面积,可容纳2051辆车,将极大缓解未来核心区的停车压力。同时,人民大街南北向下穿隧道以及下穿亚泰大街隧道的建设,如同为城市交通安装了‘地下立交’,将过境车流巧妙引入地下,把宝贵的地面空间彻底解放出来。”

“这个项目联通了地铁1、6号线地铁站、周边商业以及伊通河沿岸。”郭雷补充道,“它不仅仅是通道,更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地下城市。乘客无需出地面,即可在不同交通方式与商业服务间自由切换,效率与体验将得到双重提升。”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孤立的地下工程,而是一个以交通为血脉、深度嵌入城市肌理的活力引擎。它通过地下的高效组织,为地面之上的繁华与宁静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体空间“上绿地—中服务—下交通”的融合之道

如果说畅通的交通是城市的“动脉”,那么丰富的功能与宜人的环境则是城市的“血肉”与“气质”。“银河一英里”最引人瞩目的创新,莫过于其“上绿地—中服务—下交通”的立体化发展模式。

“在‘双首层’概念的指导下,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多层次的魅力公共空间。”王冠儒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未来,市民和游客在这里的体验将是立体而丰富的。地面,是连绵的城市绿地与广场,是休憩、漫步、举办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地下二层,是充满活力的商业与服务平台,餐饮、零售、大型体验型商业一应俱全;而最下层,则是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三者垂直叠加,互不干扰又紧密联动。”

这一理念在施工现场负责人那里得到了具体化的印证。施工单位中建六局的杨帅,对项目的每一处细节都了如指掌。他带领我们“云游览”了项目的三段分区:“西段包含了人防工程和商业街;中段是核心的CBD区域,集地铁换乘、便利商业、大型停车场和下穿隧道于一体,光停车场就能停1191辆车;东段则强调生态与功能的结合,地面是绿地广场,地下是商业和可停860辆车的停车场。”

杨帅特别强调了项目的互联互通特性:“这个项目将打造一个连接周边商业和伊通河沿岸的完整复合景观廊道。它不仅服务于地铁乘客,更要成为辐射整个区域的市民生活中心。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地下的餐饮、零售和大型体验型商业的融合服务,然后通过便捷的通道,走向伊通河畔,享受自然风光。”

这种立体化开发,打破了传统城市平面扩张的局限,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了功能的最大化与体验的最优化。它将曾经被车道和停车场占据的地面空间,还给了绿地和行人,构建了一个生态友好、功能复合的“中央绿轴”。

建设历程东段工程的攻坚克难之路

在“银河一英里”的建设版图中,东段工程的建设历程充满挑战与成就。由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东段土建结构工程,项目副经理于生锦告诉记者:“施工期间,建设团队遭遇了冬季施工的严寒考验,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难度剧增,对施工工艺和材料性能都是极大挑战;还有深基坑作业,不仅要确保坑壁的稳定,防止坍塌事故,还要精准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保障工程质量。”

面对这些难题,建设团队毫不退缩。他们采用先进的冬季施工技术,如对原材料进行加热、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等,确保混凝土的强度正常增长。在深基坑作业中,通过优化支护方案,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控基坑变形,保障了施工安全。施工高峰期,超过600名建设者齐心协力,日夜奋战在工地一线。

在2025年8月底,东段工程顺利封顶,这一阶段性成果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汗水与智慧。不仅如此,该项目还在2024年度荣获长春市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吉林省2024年度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交流工地殊荣,这些荣誉是对建设团队努力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了工程在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卓越表现,为“银河一英里”项目的整体推进注入了强大动力。

质量保障监理护航工程品质

在“银河一英里”的建设进程中,工程质量与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而吉林省建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总监理工程师程忻及其团队,肩负起了这份关键职责,他们严格依据法律法规的标准和合同要求,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全过程监督。

“从工程的前期规划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团队都进行严格审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细节。”程忻说,在关键施工环节,他们实施旁站监理,实时监控施工过程,确保施工工艺符合标准;日常巡查抽检工作也毫不懈怠,对工程材料、施工流程等进行随机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闭环管理,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真正做到对工程质量安全的全方位把控。

正是他们的严谨负责,让工程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稳步推进,为“银河一英里”最终呈现高品质成果提供了坚实保障,也切实维护了公共利益,守护着项目的顺利实施。

未来图景从客流到商流的城市新名片

任何一个成功的城市项目,其最终价值都体现在它对城市能级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上。“银河一英里”的雄心,正是要成为推动长春南部新城崛起的“城市新中心”。

“项目建成后,它将不仅仅是交通枢纽或商业中心。”王冠儒项目长展望未来时,语气中充满信心,“它将成为长春市的标志性城市文化主题广场,成为迎接四方来客的大型‘城市会客厅’,并成为长春市新的城市名片。”这一“城市会客厅”的定位,精准地概括了项目集交通、商业、文化、景观、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功能。

王冠儒、郭雷的描述为我们勾勒出更宏大的协同效应:该项目将与CBD核心区的“四塔”地标建筑群相互呼应,形成集金融总部、商务办公、创意文化、市民休闲、游憩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中心”。地下空间的客运、商业功能与地面景观、娱乐功能完美呼应,营造出特色化的消费场景,最终促进庞大的“人流”向活跃的“商流”转换。

杨帅、于生锦从建设者的角度,看到了工程对城市经济的直接拉动与长远塑造。作为一个集地铁换乘、商业、城市下穿道和停车场于一体的综合体,“银河一英里”的建成将极大提升区域的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构建独特的地铁商业生态,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持续的活力。

作为监理公司代表的程忻,则担负起工程建设质量卫士和安全守护者,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保障其顺利实施和最终品质。

探访结束,回望这片热火朝天的工地,那条埋藏于地下的“银河”仿佛已熠熠生辉。它不再是图纸上的线条与数据,而是一个正在成型的、充满生命力的有机体。不久的将来,当市民游客真切感受到这地下空间的便捷与繁华时,“银河一英里”将真正成为长春新中心、新轴线、新形象的最佳注解,向世界展示这座北国春城迈向未来的从容与智慧。

初审:梁爽

复审:曹光宇

终审: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