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养几十头猪都怕卖不掉,现在敢养几百头了。” 说这话的,是哈萨克斯坦一个俄罗斯族的老乡。 就这一句话,把最近中哈签的猪肉大单给说明白了。 很多人一听“哈萨克斯坦”,就觉得那儿是穆斯林国家,怎么还卖猪肉?这真是刻板印象害死人。人家宪法写得明明白白,“政教分离”,而且国内还有近20%的俄罗斯族、德意志族,吃猪肉是人家的日常。超市里猪肉跟牛羊肉就摆一块儿卖,跟咱这儿买菜一样平常。 他们历史上还是养猪大户,苏联时期养了300多万头。后来家道中落,政府为了重振产业,就给补贴,鼓励大家养。 结果呢?猪是养起来了,国内市场又太小,一年到头根本吃不完。 那场面你想想:猪圈里的猪一天天膘肥体壮,养殖户的脸一天比一天愁云惨淡。养得越多,赔得越惨,眼瞅着就要砸手里了。 这时候,咱们来了。 一张口,就是一年10万吨的大单子。 有人说,10万吨,还不够咱们塞牙缝的,占中国市场连0.2%都不到。 格局小了不是? 你不能站在咱家航母的甲板上,去笑话人家的舢板小。对他们来说,这根本不是塞牙缝,这是救命粮,是给整个快要趴窝的养猪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更绝的是,这不只是“买猪肉”。 我们企业直接过去投钱,建饲料厂,帮你把成本降下来;建冷库,修物流线,帮你把猪肉又快又好地运过来。 等于说,我们不光是来吃饭的,还顺手帮你把厨房给重新装修了一遍,把厨子给培训了一遍,把买菜的路也给修通了。 这一下,从种玉米的,到开卡车的,再到屠宰厂的工人,整条线上的人都有活儿干,有钱赚了。 银行也敢给养猪户贷款了,因为背后有中国这么个稳定的大市场兜底。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能揣进兜里的,能看见的“赢”。 一个订单,盘活一个产业,养活一方百姓。 这事儿,干得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