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国今天清空全部7307亿美元美债,明天我们自己的出口企业,就将接不到一张新订单!因为我们抛出的是美债,换回的,却是瞬间暴跌的美元。 7307亿美元美债到底是个什么量级的概念——这可不是菜市场甩卖几斤白菜,而是全球金融市场里的一块超级压舱石,截至2025年7月,这已经是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后的数字了,可见即便是正常减持都得小心翼翼。 咱们得先想明白,这么多美债要一天内清空,市场能不能接得住,要知道美债市场再大,日均交易量也就6000亿美元左右,突然砸出7300多亿,就像往游泳池里扔航母,直接能把定价体系砸崩。 买家肯定会集体观望等着捡便宜,最后咱们大概率是卖不出几个钱,还得承担巨额亏损,相当于自己先给自己的外汇储备来了一刀。 更关键的是抛完美债换回来的美元现金,这些钱总不能烂在手里,最终得换成人民币流回国内。 这么天量的美元抛售和人民币需求撞在一起,人民币汇率会像坐火箭一样往上冲,别以为货币升值是好事,对出口企业来说这简直是灭顶之灾。 佛山有家做门窗五金的小微企业老板就有过教训,前几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前面大半年赚的利润全被汇率波动吃没了,更别说这种极端抛售引发的升值幅度可能是好几倍。 中国出口企业里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像纺织、电子组装这些行业,利润率往往就3%到5%,人民币只要升值5%,基本就等于白干,要是升值10%以上,直接就得关门大吉。 这还只是汇率直接带来的冲击,美元暴跌本身会引发连锁反应,美国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要是美元突然贬值,美国消费者手里的钱购买力就下降了,原本100美元能买的中国小家电,现在可能得花120美元,他们自然会减少下单。 2022年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走强时,中国对美出口就出现过明显下滑,反过来美元暴跌带来的需求萎缩只会更严重。 更要命的是,现在东南亚国家早就虎视眈眈盯着中国的出口订单,越南的电子厂、印尼的服装厂都在抢生意,中国商品一旦因汇率升值涨价,这些国家的替代品马上就能补上来。 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中国对美直接出口减少的101亿美元,差不多都被东盟对美出口的增长给填补了,越南对美出口的商品里,来自中国的中间产品占比都涨到10.4%了,这说明订单只是绕了个弯,要是咱们自己把价格优势搞没了,这些订单可就真留不住了。 美国那边也不会坐视不管,这么大规模的美债抛售肯定会被视作金融攻击,报复措施少不了。 最直接的就是提高中国商品的关税,甚至限制进口,之前中美贸易战的时候,不少出口企业就因为关税上涨丢了订单。 要是再加上美元贬值导致的成本上升,双重打击下,别说新订单了,老客户都得跑。 而且美联储为了稳住美元,大概率会紧急加息,这又会让美国国内的融资成本飙升,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都会萎缩,进一步砍向中国的出口订单。 2025年4月就出现过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5%,直接引发美国企业债违约风险上升,这种情况下美国企业哪还有心思进口更多商品。 再往深了说,全球贸易几乎都是用美元结算的,美元突然暴跌会引发整个结算体系的混乱。 银行、贸易商都会陷入恐慌,不敢轻易接单,国际贸易可能直接陷入停滞,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受这种混乱影响最大的肯定是我们自己。 之前只是美债收益率单日飙升50个基点,就触发了1.38万亿美元的期货平仓,要是7300亿美债抛售引发美元信用危机,后果不堪设想。 出口企业就算想接订单,也可能因为结算系统出问题收不到货款,或者因为汇率波动太大不敢签合同,毕竟谁也不想冒着货款缩水的风险做生意。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中国持有美债本身是一种战略平衡,一旦彻底清空,等于把手里的筹码全扔了,还会让美国彻底翻脸。 美国完全可能冻结中国在美资产,包括企业的海外存款、股票等,这对很多有海外业务的出口企业来说又是一重打击。 而且失去了美债这个“缓冲垫”,后续中美在贸易领域的博弈会更被动,美国可能会在技术、供应链等方面进一步卡脖子,比如限制芯片出口,这会让电子类出口企业直接断了原材料来源,就算有订单也生产不出来。 说到底,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不是凭空来的,是靠着价格优势、供应链稳定和市场信任一点点积累的。 清空美债看似是针对别人,实则是动了自己出口的根基,汇率飙升、需求萎缩、竞争加剧、贸易报复,这几重打击下来,别说新订单了,整个出口产业链都得震荡。 那些做外贸的老板最清楚,汇率和市场稳定比什么都重要,要是真搞这么一出,第二天睁开眼可能真就一张订单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