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思想中许多的决策和指示,过去被误认为是过度的或者是错了的东西,而随着现实发展的深入,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指示现在已经不断被新的历史事实证明为正确的了,例如修正主义有关的问题、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自力更生与开放关系的问题、苏联和东欧剧变的问题、贫富分化与共同富裕的问题等等。 对照历史与现实,人们不得不佩服伟人深远的历史眼光和毛泽东思想对未来世界的穿透力。 中国革命历史中,长期的战争是是最大的特点。革命战争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现实催生出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群众性的结论,这是不可否认的。 就拿自力更生与开放关系的问题来说,早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毛泽东就深感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来实现。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毛泽东指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中国人民自己,强调“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同时申明“这不是说我们可以不需要国际援助”。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毛泽东更是坚定地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这一方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内因外因原理的基本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基本经验。虽然后来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苏联对华援助全面中断,但中国并没有被击垮,正是因为坚持了自力更生的方针,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双手,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再看贫富分化与共同富裕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出现了土地买卖和土地集中、雇工现象等新情况,一些农户开始分化,少数条件较好的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甚至出现了新富农。毛泽东对此深感忧虑,他认为这是新的两极分化,中国农村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现实危险。为了阻止这种趋势,毛泽东决定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发展策略,及早采取社会主义的步骤,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他认为,只有通过合作化,才能提高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只要合作化了,全体农村人民会要一年一年地富裕起来,商品粮和工业原料就多了。”毛泽东的这一决策,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从长远来看,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毛主席晚年的这些决策和指示,虽然在当时可能没有被完全理解和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其正确性和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他的思想和理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