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熬过了高考的千军万马,走进了憧憬已久的大学校园,却在一场常规体测中,永远停下了年轻的脚步。2025年11月24日,安徽皖北一位家长的泣诉视频在网络发酵,揭开了合肥某学院一桩令人扼腕的悲剧。20岁的儿子在11月20日的体测跑步环节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离世,留给家人的只剩无尽的悲痛与沉重的疑问。
事故经过:体测场上的突发悲剧
11月20日下午3点36分,合肥某学院的操场上,体测长跑项目正在进行。阳光正好,跑道上的年轻人们挥洒着汗水,20岁的男生(家属未公开姓名)和同学们一起踏上跑道,谁也没想到这会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段征程。
奔跑途中,他突然脚步踉跄,身体失去平衡重重摔倒在地。周围的同学惊慌失措,连忙呼喊老师求助。据现场目击者回忆,男生倒地后意识迅速模糊,面色苍白,呼吸逐渐微弱。老师们赶到后虽紧急采取了简单急救措施,但由于缺乏专业医护支持,只能焦急等待120救护车赶来。

当急救人员抵达现场时,距离男生倒地已过去一段时间。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这个年轻的生命。11月24日,悲痛欲绝的家属来到学校门口,希望能弄清孩子离世的真相,视频中家属瘫坐在地、失声痛哭的模样,让无数网友揪心不已。
家属质疑与知情人爆料:悲剧背后的多重隐忧
“好好的孩子上体育课,怎么说没就没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家属始终无法接受。在网络发声中,他们抛出了两个核心疑问,直指校园安全保障的漏洞:
- 体测现场为何没有配备专业医护人员?
- 学校的AED急救设备为何没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这两个问题戳中了公众的痛点。根据医学常识,运动中突发倒地大概率与心脏问题相关,而此类急症的急救黄金时间仅有4分钟。若现场有医护人员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或能快速使用AED除颤,结局或许会截然不同。
与此同时,一位定位在该学院的知情人也发声爆料,暗示悲剧并非毫无预兆:“现在大学生熬夜太普遍了,他平时也经常晚睡,体测时可能身体已经不适,但还是硬撑着坚持。”这番话引发热议,既指向了年轻群体常见的健康隐患,也让“体测是否该强制坚持”的话题再度引发思考。

截至发稿前,校方尚未发布正式通报,仅通过相关渠道表示“正在与家属积极沟通,将配合有关部门调查”。但家属表示,事发后学校的回应态度含糊,对于急救过程的关键细节始终未能给出明确答复,这让他们更加疑虑重重。
责任追问:校园体测的安全底线在哪里?
这场悲剧的发生,暴露了高校体测安全管理的多重短板,也让相关责任认定成为焦点。
从法律与规范层面来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明确要求,高校组织体测时应“配备必要的急救人员和急救设备,制定应急预案”。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也规定,学校需“建立健全学生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和急救器材”。显然,涉事学校在现场医护配备、急救响应效率上,未能完全达到规范要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AED设备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虽然多数高校已按要求配备AED,但实际使用中却存在诸多障碍:部分设备存放位置不明确,师生不了解具体方位;缺乏常态化急救培训,即便设备就在附近,也无人会操作;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从发现险情到启动急救的流程衔接不畅,导致黄金急救时间被浪费。
此外,学生健康管理的缺失也不容忽视。现代大学生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问题普遍存在,心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高校在组织体测前,是否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是否对体测风险进行过充分告知?是否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申请缓测或免测?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类似悲剧能否被提前规避。
悲剧后的反思:校园安全不能“纸上谈兵”
这起体测猝死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全国多地高校曾发生学生军训或运动中突发意外的案例,一次次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要避免悲剧重演,需要从制度、执行、意识三个层面全面发力:
首先,高校需完善体测安全保障体系。强制要求体测现场配备专业医护人员,确保AED设备在30秒内可获取、1分钟内可使用;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体测前开展全面健康筛查,对有基础疾病或体质较弱的学生,灵活调整体测项目或时间。

其次,要强化急救技能普及。将心肺复苏(CPR)和AED使用培训纳入新生必修课,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每一位在校人员都能掌握基本急救技能,让“第一响应人”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最后,学生自身也需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正视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体测中若出现不适,应果断停止,切勿盲目坚持。健康是一切的前提,年轻不应成为透支身体的资本。

结语
20岁的生命,本应有着无限可能,却在一场本应促进健康的体测中戛然而止。这起悲剧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灭顶之灾,更是对高校安全管理的一次深刻拷问。校园安全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的责任与担当。一块随时可用的AED、一名现场待命的医护人员、一次充分的健康筛查,都可能成为守护生命的关键防线。
愿逝者安息,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更愿所有高校都能以此次事件为戒,补齐安全短板,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安心成长、逐梦前行的净土。截至发稿,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事件后续进展我们将持续关注。
参考信源:
- 合肥某高校一男生去世,年仅20岁,原因曝光,另有知情人称因熬夜_育学笔谈(202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