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安徽马鞍山的市郊,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筑静静矗立,远远看去,宛若一个巨大的人屈膝而坐,嵌在楼体之中。因为形象过于逼真,被不少人调侃为“巨人坐马桶”,甚至还登上过“最丑建筑”的榜单。
然而,这座备受争议的建筑,其实藏着一个特殊的身份——它是中国第一座、全球第二座以人体为主题的博物馆,用建筑的语言,悄悄讲述着人体的秘密。

整个建筑高达40.8米,采用异形钢结构,耗钢2300吨。由十七冶集团设计打造,灵感来源于荷兰的人体博物馆。

外观覆盖金属网格,模拟皮肤质感,入口设在脚踝处,游客弯腰而入,仿佛一下子闯入了另一个世界。从空中俯瞰,人形与建筑的结合极具视觉张力,却也因太过具象,引来无数争议。
不过,真正走进其中,才会发现别有洞天。参观从脚底开始,自动扶梯如血管般向上延伸,两侧是模拟的骨骼结构,灯光泛着脉动的红色,耳边回响着心跳的声音。

在消化系统展区,肠道被设计成环形走廊,墙壁柔软还会“蠕动”;胃部区域用巨幕投影展示食物分解;5米高的心脏模型悬在空中,配合震动与音效,让人仿佛亲历心跳瞬间。就连生命孕育的过程,也通过全息投影,呈现得唯美而直观。

顶层是大脑展区,氛围一下子变得明亮宁静。互动装置能点亮不同脑区,解释情绪与神经的关系。按下按钮,就能看到“喜怒哀乐”从何而来。许多游客在留言墙上写下“第一次这么了解自己”“终于看懂体检报告了”之类的感慨。

尽管外形屡遭吐槽,甚至被指“重口味”,但这座博物馆却用沉浸式的体验,颠覆了传统科普的形式。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探索身体,学生在“肠道”和“血管”中学习知识——它不只是建筑,更是一堂走进身体的公开课。

或许它确实不算传统意义上的“美”,但它用争议吸引了目光,又用扎实的内容让人不虚此行。在审美与功能之间,这座“巨人”似乎一直在寻找一种平衡,也悄悄改变着许多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你说这6个亿,到底花得值不值?
欢迎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