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慢性肾病的发展实质性就是肾功能持续下降的过程,因此要阻断肾衰竭,尿毒症的发生,就需要围绕改善修复肾功能去下功夫。
那肾脏各项功能的发挥又依赖什么实现?当然是肾脏内各单位组织,重点细胞了,比如大家常说的肾小球,肾小管,还有肾小囊,肾间质等等。

说实话,每次有患者问头说,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了能恢复吗?其实我都会回答有难度,但并不是完全不能。当然需要结合损伤程度来讲,可逆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在你发现肾损伤那一刻肾功能的保留条件就是决定病情进展程度和恢复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一点80%的肾病都能做到,积极去查明显损伤程度,有两个指标要看:
一、肾功能的各项指标
包括肌酐、血尿酸、尿素氮、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等等。这些指标基本能反映出肾脏损伤的各方面问题,比如肾小球,肾小管损伤程度,还有毒素蓄积水平,侧面反映出肾脏滤过水平等。
二、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
虽然说与肌酐有一定相关性,但它本身也有自己的价值,在反映肾脏血流,血液循环程度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肾脏血液灌注稳定性,对恢复肾功能至关重要。所以不要在说什么肾小球滤过率就是测定出来了,而应该看到本身两者反应的问题不一样,且提升肾小球滤过率是降低肌酐的关键,而不是肌酐降低了滤过率才提升的,不少患者的治疗本末倒置,为了降肌酐而降肌酐,而没有从根本去改善肾脏血液灌注,解决肾小球硬化滤过下降的问题,所以肌酐不能降下来,更维持不住。

根本恢复肾功能,纠正血流方面,有两类药起到重要作用:
一、扩张血管,改善肾内压药物
这类药我认为在肾损伤早期就该用了,但实际上不少患者进入到肾衰竭才开始用,甚至都没用,少数对改善肾功能有实质性用处的药应该越早用越好。
这类药包括rasi阻断剂即沙坦和普利类,还有列净类药物,这两类目前已经被列入了肾病治疗基础一线药行列,也就是说最开始发现病情后基础治疗就会用到这些药,而不是等肌酐高了在考虑用不用,有的患者还担心副作用,你用别的药同样有副作用,但护肾扩张血管的作用还不如这俩。
除了这两类,近几年年还有一类新型的复合剂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沙库巴曲和缬沙坦的组合:
缬沙坦大家比较熟悉是老牌的降压药了,负责放松出球小动脉,给肾小球“减压”;
沙库巴曲则属于脑啡肽酶抑制剂,在扩血管、排钠、抗纤维化方面作用很多。
一方面通过给肾脏减压,疏通血液循环,另一方面扩血管让那个血流速更快,能起到双重的改善滤过及血流灌注的作用,所以比普通的沙坦类药物更优秀,此外它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预防改善心衰。这对肌酐高的患者来说是个福音。
进入到肾衰竭的患者心衰风险也很大,对生命危险极高。且应用范围更广泛一些,肾病4期之前的患者都能用,有研究对比了与依那普利的改善肾小球滤过率的速度,参与人员都是肾病3-4的患者,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毒素达到23.5%,这相当于给肾脏多争取了20年的寿命,直接把尿毒症时间往后延迟了。
当然这类的药物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净,每个人病情不同可能用药不同,只要扩张血管的这个方向是对的,肾功能一定会有改善。

二、疏通活血,改善内环境的药物
为什么很多患者的肾细胞持续损伤?哪怕用药都控制不住,根本原因就是肾脏这个环境不适合它们生存了,炎症因子的刺激,血氧供应不上,内压过大,毒素的侵袭,慢慢的就只能被“吞噬”了。
所以改善肾功能,必须要调整肾脏内这个大环境,就和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到处脏乱差,只会滋生细菌病毒,肾脏内部也是一样的,一方面改善免疫环境,一方面是积极疏通,促进毒素的排出,减少肾脏内压力,让剩余肾细胞得到充足血氧滋润,损伤的肾细胞也有回转的余地。
这类药物以中药及中成药为主,相对来说活血疏瘀通经络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药护肾讲究辩证治疗,需要先辨证肾阴虚阳虚,在进行药物组合,比如对肌酐高患者通常有肝肾亏虚的情况,滋补肝肾,活血通气,补充脾肾,可以联合枸杞、当归、莲子等来进行系统的调理,此外,联合外治方案包括的足浴,药浴,三氧疗法,内外协同辅助排毒,更有助于促进毒素的排毒,维持在低毒素状态,让肾功能得以喘息,避免病情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