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次卸载一个App是什么时候?也许是因为内存不足,也许是因为心里突然有点“倦了”。可就在点击“卸载”的那一刻,你的手是不是也犹豫了?
那一刻,你不是在删一个图标,而是在告别某段情绪。我们这一代人太习惯“藏在App里生活”。

在Soul上,我们诉说心事;在比心上,我们寻求陪伴;在探探上,我们假装“随缘”;在小红书上,我们展示生活的另一面。
每一个App,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们让我们在碎片时间中获得安慰,却也让我们越来越依赖屏幕。
有人说:“卸载一个社交App,就像结束一段感情。”其实,这句话一点不夸张。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上面投入的不只是时间,还有情绪。
那一串聊天记录,那一条还没回复的消息,那一张舍不得删掉的头像……我们害怕删除它们,就像害怕忘记某个人。
有位网友在评论区写道:“我删掉Soul后,一个月都没再主动聊天。”不是不想,而是突然发现,离开这些App后,生活好像变得安静了。原来,我们早已习惯了在虚拟世界里找共鸣。
但安静,不一定是坏事。也许那是我们重新聆听自己的开始。
这些年,社交软件层出不穷,从海鸥APP到Signal、从绿洲到Tinder,每一款都在强调“连接世界”“认识新朋友”。可到头来,最难连接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我们渴望被理解,却不再愿意花时间去理解他人。我们习惯用语音聊天,却忘了面对面的笑容。我们用点赞表达喜欢,却不敢开口说一句“我想你”。
这就是现代社交的矛盾:越方便的沟通方式,反而让人更孤独。
也许你舍不得删的,不是App,而是那个“还愿意相信”的自己。还相信人和人之间能靠真诚相处,还相信陌生人之间能聊出温度。
可生活不是软件,不能一键重启。有些人、有些事,注定只能停留在聊天记录里。
所以,当你再次点开那个熟悉的App时,不妨想想:你是真想聊点什么,还是只想有人回应?
卸载,并不代表拒绝社交,而是学会让自己的世界,重新有选择。
别怕离线,也许你要的温度,不在手机,而在真实的生活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