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90岁焦晃生活不易,和小老婆挤在没电梯的顶楼

你敢信吗?一个连自己名字都快记不清的老头,却还想着重返舞台,演个小角色都行。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90岁老戏骨焦晃的真实写

你敢信吗?一个连自己名字都快记不清的老头,却还想着重返舞台,演个小角色都行。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90岁老戏骨焦晃的真实写照。当记忆如沙漏般流失,当身体每况愈下,唯独对表演的热爱,依然在他眼中闪烁。这不禁让人思考: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一个艺术家在生命的暮年,依然执着于那方舞台?

焦晃这人,可不是什么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公子。他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书香门第,可惜好景不长,家道中落。抗战那会儿,一家人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从北京跑到重庆,又辗转上海。颠沛流离的日子里,谁能想到这个瘦小的男孩,日后会成为舞台上的传奇?

他从小就对戏曲着了迷。上学那会儿,别的同学忙着追姑娘、打篮球,他却爱鼓捣些小话剧,自编自导自演,乐此不疲。1955年,他顺利考进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那时候学校请来苏联专家教学,他学得特别认真,眼睛都不眨一下。毕业后直接进了上海青年话剧团,从此一头扎进话剧圈,再也没出来。

这一扎,就是整整55年!被人称为"莎剧王子"可不是白叫的。他演过《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哈姆雷特》这些外国经典,把外国人的喜怒哀乐演得活灵活现。国产剧目也不含糊,《秦王李世民》里,他往台上一站,仿佛历史人物穿越时空而来,让人忍不住想喊一声:"李世民本尊!"

说实话,那些年话剧团工资不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可没抱怨过一句,就这么一步一个脚印地熬着。靠着对角色那股钻研劲儿,硬是从无名小卒熬成了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还拿了中国话剧金狮奖终身荣誉奖,进了百年名人堂。白玉兰戏剧表演特殊贡献奖、中国电视艺术终身成就奖、上海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这些荣誉堆起来,能把人埋了。

可谁能想到,他真正的影视高峰,竟然是在退休之后?

1992年从话剧团退下来,本想着终于可以歇歇了,享受一下晚年生活。谁知1997年,导演胡玫找上门来,让他演《雍正王朝》里的康熙。那时候他已经60多岁了,本来不想接,心里嘀咕:"清宫戏能有啥意思?不靠谱。"可谁知,一看剧本,他就上头了!为这个角色,他翻遍清史资料,笔记写了好几本,每句台词都反复推敲,琢磨得比自己的婚事还上心。

拍戏时,康熙驾崩那场戏,他提前几天就不吃油腻东西,调整状态。镜头一开,那眼神从威严到疲惫,过渡得天衣无缝,连场边的场务都看呆了。

1999年播出后,直接炸了!观众直呼"康熙本尊",他因此拿下飞天奖和金鹰奖双料。接着2001年《乾隆王朝》,他又演乾隆,把皇帝的自负和晚年落寞演得入木三分。2004年《汉武大帝》里演汉景帝,70岁了还熬夜抠台词,年轻人自愧不如。2006年《荣归》里的李国荣,提名飞天奖。还有《忠诚》里的老书记、《北平无战事》里的角色,每一个都接地气,不带半点浮华。那时候电视剧市场乱哄哄的,他却总能稳住阵脚,用真功夫说话。

可话说回来,焦晃的日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早年婚姻上就磕磕绊绊,第一任妻子是话剧团同事,两人因戏生情,婚后生了个儿子。可那会儿生活太苦,团里工资低,家里揭不开锅,渐渐就散了。第二段婚姻也类似,遇上特殊时期,他被下放劳动,几年没戏拍,夫妻俩感情淡了,对方提出分开。他没多纠缠,就这么扛过去了。实话说,这种经历,换做是我,可能早就崩溃了。

直到80年代末,才遇上第三任陈晓黎,她是《文汇报》记者,比他小30岁。那时候采访他话剧事迹,两人聊得投机,从工作谈到生活,就这么走到一起。婚后生了个女儿,陈晓黎辞了职,全心在家照顾他。

焦晃这人,生活习惯有点"糙",抽烟喝酒茶样样不离手,衣服裤子总被烟头烫出洞,她就一针一线补上,从不嫌弃。两人日子过得朴实,没大房子豪车,就一间老屋子,够住就行。这种感情,在娱乐圈里,简直是清流中的清流。

到了晚年,焦晃的身体就走下坡路了。

2024年11月,胡玫去上海探望他,那时候88岁,他还勉强能用助行器走动,精神头足点,能认出人,聊起旧戏还带劲。衣服上烟洞多,睡袍破破烂烂的,他倒不在乎,继续抽着。可转眼2025年8月3日,胡玫再去时,情况就变了样。

90岁了,记忆力严重衰退,眼前人刚介绍,转头就忘,连《雍正王朝》里自己的角色都认不出来了。眼神浑浊,反应慢半拍,喘气粗重。身体更不行,起身都费劲,得靠沙发扶着才能动弹。夏天热,他白天得穿纸尿裤,换得勤点还好,不然容易出问题。

可小区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楼,顶层十八楼,没电梯,上下楼全靠腿。陈晓黎和雇的保姆轮流照顾,买菜得爬楼梯,提着袋子一层一层挪,累得够呛。焦晃出门遛弯都难,平时就在屋里转悠。

胡玫问他现在啥样,他简单说腿软,气色还行。可一提演戏,他眼睛就亮了,直说想接点活,哪怕小角色也成。他那台词功底还在,胡玫让他即兴背《将进酒》,一句不卡,抑扬顿挫的,听着就带劲。

有时候我在想,艺术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台上的掌声,还是生命中的坚持?焦晃用他的一生给出了答案。或许,真正的艺术不在于获得多少荣誉,而在于那份永不熄灭的热情,即使岁月无情,即使记忆模糊,那份对舞台的眷恋,依然如初。你说,这样的艺术家,是不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