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没靠爹的90后:聂云宸和陆剑霞,如何把一杯咖啡与一杯茶变成70亿

2025年10月28日,胡润百富发布《2025年胡润百富榜》,聂云宸以7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榜单第1022位。同日同一

2025年10月28日,胡润百富发布《2025年胡润百富榜》,聂云宸以7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榜单第1022位。同日同一榜单显示,韩玉龙、陆剑霞夫妇以70亿元人民币财富,同样位列榜单第1022位。

上海南阳路的2平米窗口前,广东江门小巷的20平米小店里,两个90后年轻人不曾预料,他们手中的一杯咖啡和一杯茶,会在十年后酿出相同的70亿财富,以惊人巧合的方式在富豪榜上并列相遇。

2025年10月2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胡润百富榜》数据。一个有趣的巧合引起了小编的注意——在榜单的第1022位,竟然同时出现了两个名字:

34岁的聂云宸和32岁的陆剑霞(与丈夫韩玉龙),都来自新茶饮赛道,财富值都是70亿元人民币。这种并列在富豪榜上极为罕见,更何况这两位同龄人分别来自咖啡和茶饮两个相似却又不同的赛道。

回到2015年的上海静安区南阳路,一个仅有2平米的咖啡窗口刚刚开业。来自南通的韩玉龙、陆剑霞夫妇,在这片狭小空间里创建了Manner咖啡的首店。

空间小到只能站一个人,价格却亲民到自带杯子还能立减5元。而在三年前的广东江门九中街,21岁的聂云宸用开手机店攒下的20万元,开了一家名为“皇茶”的奶茶店。

开业前三天促销时门庭若市,活动结束后却一天只能卖出几杯,最糟时一天营业额只有20元。

No.01草根出身,平凡起点

1991年,聂云宸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当地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条件一般。

初中时,他跟随在江门打工的父母来到广东,但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我是那种典型的中等生,不算差,但绝对不突出。”聂云宸后来回忆道。

他在广东的学习生活并不轻松,作为一个外来学生,他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适应新的环境。

2007年,16岁的聂云宸考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就读人文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这是一所专科院校,在名校云集的广东并不起眼。

但在大学期间,他展现出对商业的敏锐嗅觉,曾是科技博客“爱范儿”的主笔,这段经历让他深入了解了全球科技动态,也为他后来的第一次创业埋下了伏笔。

相比于聂云宸,陆剑霞的公开信息少之又少。这位低调的90后女孩,1993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她与丈夫韩玉龙是老乡,两人共同创办了Manner咖啡。

韩玉龙比她大8岁,1985年出生,大学专业是兽医,但大学毕业后却成为了一名摄影师,然后逐渐喜欢上了咖啡。这种跨界的背景为他们后来的创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陆剑霞的家人曾强烈反对她跟着韩玉龙创业做Manner咖啡。她后来回忆说:“六年左右,他都在沉淀。

他赚的钱只是维持基本生活,只要赚多了就投进去,就买生豆。包括和他一起开Manner,我家里人也都不同意。”

在那个时代,放弃稳定的工作去开一家小小的咖啡馆,在长辈眼中无异于不务正业。但陆剑霞还是选择了相信韩玉龙,相信他们共同的咖啡梦想。

这两位90后创业者出生的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见证了中国从物质相对匮乏到日益丰富的转变,也赶上了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

与那些依靠家族财富起步的富二代不同,聂云宸和陆剑霞都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他们的起点甚至比一般人还要低——一个是从外地来广东的专科生,一个是家人反对创业的普通女孩。

但正是这样的背景,使得他们后来的成功更加值得深思。在2024年胡润百富榜中,共有30位90后上榜,比去年多了11位,

其中只有3位是白手起家——喜茶33岁的聂云宸和Manner咖啡31岁的陆剑霞正是其中的两位代表。

No.02首次创业,坎坷起步

2010年,19岁的聂云宸从职业学院毕业后,没有选择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而是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卖手机。

他在江门开了一家手机店,但由于店铺位置偏僻,客流量很少。为了吸引顾客,他决定免费为客户提供刷机和越狱服务。

“顾客不来,这不是他的错,是我们的错,我们没有让他知道我们。现在他来这里得到免费服务了,说不定以后就有机会成为我们的客户。”聂云宸回忆道。

这一策略果然带来了转机,一些接受免费服务的顾客感到不好意思,开始购买手机壳、耳机等配件,使聂云宸的小店最终靠手机配件实现了盈利,在一年半时间里获利20万元。

然而,好景不长。2011年后,随着电商崛起和山寨机涌现,线下手机店面临巨大冲击。聂云宸的手机店生意一日不如一日,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个行业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方向。

在聂云宸经营手机店的同时,未来的合作伙伴韩玉龙也在探索自己的创业之路。2012年,韩玉龙在自己的家乡南通市开了一家以摄影、死飞单车为主题的咖啡馆,名叫“普罗旺斯”。

这家咖啡馆从名字到装修都充满了文艺气息,但生意始终不温不火。创业期间,韩玉龙还尝试过多种生意,包括卖爬行动物、做一对一的咖啡培训、销售咖啡豆等,这些经历都为他后来创办Manner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4年,韩玉龙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关掉家乡的咖啡馆,前往上海学习。他应聘成为上海市徐汇区永康路上德国人开的一家精品咖啡馆Café del Volcan的烘焙师。

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韩玉龙一边打工一边在上海街头巷尾寻找合适的门店,准备自己创业。这段时间,他不仅精进了咖啡烘焙技术,还深入了解了上海咖啡市场的消费习惯和竞争格局。

这两位未来富豪的首次创业尝试,虽然都没有取得巨大成功,但却为他们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聂云宸通过手机店学会了如何经营实体店、如何吸引顾客;韩玉龙则通过第一家咖啡馆和多种生意尝试,摸清了咖啡行业的各个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第一次创业时都展现出了某种共同的特性:不惧从底层做起,愿意为了学习而暂时放弃当老板的身份。这种务实的态度,在90后创业者中并不常见。

聂云宸后来回忆说:“很多人都想一创业就做大事,但其实小生意才是最好的商业课堂。”这句话或许道破了他们后来成功的部分秘密。

No.03品牌诞生,逆境求生

2012年5月12日,聂云宸在广东江门九中街开了一家只有20平米的奶茶店,取名“皇茶ROYALTEA”(喜茶HEYTEA的前身)。

“这里,是一个品牌诞生的地方。”21岁的聂云宸在开业时对员工说。当时,员工们都捂着嘴笑了,没有人把这位年轻老板的话当真。

皇茶的首个产品是奶盐绿茶,这是聂云宸在开业前半年单独研制而成的。与当时主流的粉末冲调奶茶不同,聂云宸坚持使用真奶、真茶,这在当时可谓另类。

但生意并不顺利。开业前三天的促销活动结束后,店铺变得冷清,有时一天只卖出几杯。最糟糕时,店铺一天只有20元的营业额,连租金都不够付。

面对困境,聂云宸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开始四处寻找客户的评价,然后不断改进配方,最多时一天修改6次配方,自己喝掉20杯奶茶,以至于后来他对员工说:“我现在看到奶茶就想吐。”

经过反复试验,他创新性地将芝士跟奶盖搭配,推出了颠覆性的产品——首创芝士奶盖茶。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广受好评,彻底改变了门店冷清的生意。

2015年8月,30岁的韩玉龙在上海静安区南阳路盘下了一个只有2平米的店铺,在此创办了Manner咖啡。他当时的女朋友、后来的老婆陆剑霞则是这家门店的咖啡师。

同年10月,韩玉龙注册了Manner咖啡的关联公司上海茵赫实业有限公司。这家小到不能再小的咖啡店,开创了国内精品小馆的先河。

对于为何选择2平米的小店,韩玉龙有自己的逻辑:“空间够小你就够独特,突破了大家对咖啡的常规理解。我们把价格也做低到了极致(15元至20元一杯,自带咖啡杯还会立减5元);其次我们的品质,不说完美吧,但绝不比上海绝大多数精品咖啡店差。”

韩玉龙的理想与星巴克完全不同,他说自己想开的是一家纯粹的咖啡店,卖的是咖啡,而不是空间。这种定位在当时的中国咖啡市场可谓独树一帜。

两位创业者在这一阶段都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决策:聂云宸坚持高品质原料和不断创新产品;韩玉龙和陆剑霞则选择了极致小店模式和亲民价格。

这些决策背后,体现了他们对各自行业的深刻理解。聂云宸认识到,茶饮行业的核心是产品本身,而非店铺装修;韩玉龙和陆剑霞则明白,精品咖啡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该让普通消费者也能轻松享用。

值得注意的是,两位创业者都选择了避开与行业巨头的正面竞争,而是通过差异化定位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这种战略眼光,在创业初期显得尤为珍贵。

陆剑霞后来回忆创业初期时说:“很多人都觉得我们疯了,在星巴克遍地开花的时代开这么小的咖啡店。但我们相信,总有一部分消费者更关注咖啡本身,而不是那个坐的地方。”

No.04资本入局,加速狂奔

2016年,聂云宸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已小有名气的“皇茶”品牌,更名为“喜茶”。这是由于“皇茶”品牌被大量山寨,而“皇茶”商标无法单独注册。

更名过程充满了痛苦和风险,意味着要放弃已经积累的品牌知名度,从头开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喜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

更名后的喜茶迅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2016年6月,喜茶获得了1亿元的首轮外部融资,投资方为IDG资本和饮料业巨头“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创办的今日投资。

“跟资本接轨是伟大公司必经的一条路。我喜欢的公司,比如Facebook、twitter、苹果都是这样过来的。”聂云宸对资本的态度并不排斥,

这与许多排斥资本的传统餐饮人形成鲜明对比。融资到位后,喜茶开始走出广东,向全国扩张。2018年,喜茶再获4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此后,喜茶陆续获得了腾讯、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估值在2021年达到了600亿元人民币,成为新茶饮的超级独角兽。

Manner的发展路径与喜茶截然不同。创业前3年,韩玉龙和陆剑霞夫妇二人只在上海开出3家Manner咖啡门店。虽然门店规模少,但凭借扎实的产品和服务,逐渐成为网红咖啡馆品牌。

转机发生在2018年,韩玉龙陆剑霞夫妇遇到了“风投女王”徐新,后者创办的今日资本投资了Manner咖啡8000万元。还向Manner派驻了投资经理金斌斌,深度参与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

拥有充足资金后,韩玉龙在2019年带领Manner咖啡开始在上海以外的地区开店扩张。到2019年年底,他们在上海的门店数量就接近50家。

2020年,Manner咖啡获得了H Capital和Coatue Management联手投资的A轮。这一年,Manner咖啡门店突破100家,而上海市就有90多家。

2021年,韩玉龙和陆剑霞带领Manner咖啡连续获得3轮投资,投资方分别是淡马锡、美团龙珠资本和字节跳动。这一年Manner咖啡的门店突破200家。

两位创业者在接受资本的同时,都保持了相当程度的谨慎和控制力。聂云宸虽然在2019年11月28日、29日退出了喜茶品牌所属集团公司——

深圳美西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原持有的29.23%的股份,但依然保持着对公司的实际控制。

而韩玉龙和陆剑霞则在今日资本于2021年5月突然退出Manner咖啡的投资方行列后,继续保持着对公司的掌控。

有趣的是,当时今日资本派过去的金斌斌并没有一起退出Manner咖啡公司,这可能意味着资本与创始人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

资本在这两个品牌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加速器的作用,但创始人始终保持着对品牌方向和核心价值的控制。这种平衡艺术,或许是这两个品牌能够在资本加持下依然保持初心的关键。

一位接近这两个项目的投资人评论说:“聂云宸和韩玉龙夫妇都是那种既能接受资本帮助,又不会被资本牵着鼻子走的创业者。这种特质在如今的创业圈非常珍贵。”

No.05战略分野,路径各异

在经历了快速扩张后,聂云宸开始重新思考喜茶的发展方向。2025年初,一向低调的他,罕见用强悍语气表态:“拒绝无意义的门店规模内卷。”

在向全员发布的邮件中,他用“数字游戏”“无意义的价格、营收、规模内卷”等词形容当下的新茶饮业,最后还表态:喜茶暂停接受事业合伙(加盟)申请。

这一决策的背后,是整个新茶饮行业的惨烈竞争。过去一年,新茶饮市场掀起惨烈的价格战,喜茶、奈雪的茶等竞相推出9元左右的团购价活动。

聂云宸将战略重心重新回归到品牌和产品本身。2024年,喜茶通过几封内部信以及一系列的产品、门店、营销动作,向行业宣告其新一轮的战略转向,以及品牌打法的回归。

喜茶推出了“超级植物茶”系列,上线一周年便卖出1亿杯,消耗新鲜羽衣甘蓝近300万斤。这一系列产品不仅让喜茶摆脱了10-20元价格带的内卷束缚,将产品价格锚定在20-25元;还再次引领了行业的产品趋势。

与喜茶的战略调整不同,Manner咖啡在资本入驻后开始了“狂飙”式扩张。截至2022年2月,Manner咖啡的线下门店数量为382家。

到2023年8月,Manner咖啡宣布线下门店突破900家。2023年12月,韩玉龙带领Manner咖啡门店数量突破1200家,4个月门店增长300家。

截至2025年2月,Manner coffee全国门店数达1800家。但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近期Manner咖啡门店员工与顾客多起冲突之后,

有网友留言建议韩玉龙和Manner公司“提高一下咖啡师的人手和待遇”。想必烘焙师出身的韩玉龙和咖啡师出身的陆剑霞,应该也能感同身受。

这两种不同的战略选择,体现了两位创业者对企业发展路径的不同理解。聂云宸选择了质重于量的路径,他强调:“我们不做数字的奴隶,而是要做品牌的塑造者。”

在2025年的内部会议上,他更是明确表示:“喜茶要做的不是最大的茶饮品牌,而是最好的茶饮品牌。”而韩玉龙和陆剑霞则选择了规模优先的策略,通过快速开店抢占市场份额。

这种选择与咖啡行业的特点有关——咖啡消费更加日常化、高频次,对便利性要求更高,因此需要更多的门店覆盖。

一位行业观察家评论道:“喜茶和Manner的不同选择,实际上反映了茶饮和咖啡两个行业的本质差异。茶饮更注重体验和创新,而咖啡更依赖便捷和一致性。”

No.06殊途同归,亿万身家

2024年3月25日,202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韩玉龙、陆剑霞夫妇以72亿元财富排名榜单第3058位。2024年10月,聂云宸以7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4年·胡润百富榜》第754位。

2025年3月2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聂云宸以73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榜单3206位。

而在2025年10月28日发布的《2025年胡润百富榜》上,聂云宸与韩玉龙、陆剑霞夫妇均以70亿元人民币财富,并列榜单第1022位。

这两位90后创业者,用了十年左右时间,将一杯普通的茶饮和一杯平凡的咖啡,变成了价值70亿的生意。他们的成功路径虽有不同,但背后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聂云宸和韩玉龙夫妇都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消费升级的历史性机遇。聂云宸通过“真奶真茶”和芝士奶盖,将街边奶茶升级为品质茶饮;

韩玉龙和陆剑霞则通过亲民价格和专业品质,将精品咖啡从小众享受变为大众日常。

他们都是品类升级的推动者,而非简单的跟随者。这种对行业的前瞻性判断,是他们成功的第一块基石。

尽管路径不同,但两位创业者都是产品主义的坚定信奉者。聂云宸可以为了一个配方一天修改六次,喝到想吐;韩玉龙则坚持亲自烘焙咖啡豆,确保每一杯Manner咖啡的品质稳定。

聂云宸曾表示:“产品是1,其他都是0。没有好的产品,再好的营销、再多的门店都是空中楼阁。”而韩玉龙和陆剑霞则用行动证明,他们愿意为了产品品质接受极低的毛利和极简的店面。

在巨头林立的饮品市场,两位创业者都找到了独特的差异化定位。喜茶通过创新产品和品牌塑造,与传统奶茶区隔;Manner则通过极致小店和亲民价格,与星巴克等咖啡巨头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差异化定位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生存空间,并最终成长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两位创业者都展现了与资本共舞的智慧。他们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引入资本加速发展,但始终保持着对品牌方向和核心价值的控制。

这种平衡艺术,使得他们既享受了资本带来的发展加速度,又避免了被资本短期利益所绑架的命运。

2025年,聂云宸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喜茶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开出TEA LAB店,也是喜茶在美国唯一的直营店,有行业人士透露,这个门店是创始人聂云宸在负责。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没有一家奶茶品牌市场份额超过5%,这片蓝海市场正等待着喜茶去开拓。

而在中国,Manner咖啡已悄然开出1800家门店,韩玉龙和陆剑霞依然保持着对每一杯咖啡品质的执着。那些曾经反对的家人,如今也终于理解了他们当初的选择。

两个90后,两段创业路,同一财富榜。他们的故事印证了这个时代最动人的 promise:即使没有父辈的加持,通过洞察需求、坚守品质、与时俱进,普通人依然能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