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年,李自成席卷中原,无人可用的崇祯突然想起,监狱里还关着一个能打的名将,此人当年可是擒获了“闯王”高迎祥。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的大明王朝已经走到了悬崖边缘,李自成的农民军在中原大地势如破竹,朝廷军队节节败退。
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急得团团转,突然一拍脑门想起监狱里还关着个狠角色,当年生擒"闯王"高迎祥的孙传庭,这位曾经威震西北的名将,已经在暗无天日的诏狱里蹲了整整三年。
孙传庭的故事要从山西代州说起,这个出身耕读世家的书生,打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后,他被派到永城当知县,从此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仕途。
在明末那个乌烟瘴气的官场里,孙传庭就像一股清流,不仅两袖清风,还敢跟权贵硬碰硬。
他在顺天府丞任上弹劾贪官污吏时,连魏忠贤的阉党都敢怼,这份胆识在当时的文官里实属罕见。
崇祯刚上台那会儿,陕西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农民起义像野火般蔓延,可当时的陕西巡抚甘学阔是个彻头彻尾的饭桶,不仅没把火扑灭,反而火上浇油。
朝廷派去的将领一个接一个栽跟头,前线传来的全是坏消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人向崇祯推荐了在家丁忧的孙传庭。
孙传庭上任后立刻展现出雷霆手段,他深知要平定民变,光靠武力镇压不行,还得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一边整顿军备,一边减免赋税,双管齐下很快就稳住了局面,最漂亮的一仗是在黑水峪,他设下埋伏活捉了农民军领袖高迎祥,这一仗打得实在太漂亮,连京城里的达官贵人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但大明王朝的痼疾不是一两个能臣就能治好的,孙传庭在陕西干得风生水起,却挡不住朝廷里那些红眼病的谗言。
有人说他拥兵自重,有人说他收买人心,这些莫须有的罪名最终把他送进了大牢。
这一关就是三年,直到李自成把中原搅得天翻地覆,崇祯才想起这个被自己亲手关起来的救星。
从诏狱里放出来的孙传庭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三年的牢狱生活消磨了他的锐气,更可怕的是,大明王朝的根基已经烂透了。
他带着临时拼凑的军队开赴前线,面对的不仅是兵强马壮的李自成,还有后方那些只顾争权夺利的官僚。
缺粮少饷的日子里,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将军常常独自坐在军营里发呆,他比谁都清楚,大明气数已尽。
潼关之战成了孙传庭的最后一战,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农民军,他带着亲兵冲入敌阵,最终力战而亡。
消息传到北京,崇祯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知道了",连滴眼泪都没掉,可老百姓记得这位好官,陕西的老农至今还会念叨孙巡抚当年减免赋税的恩情。
崇祯杀袁崇焕、关孙传庭,自毁长城后又要靠他们救命,孙传庭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更是一个王朝的缩影。
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臣良将,也用死亡证明了大明王朝无可救药,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将军的沉浮,更是一个时代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