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金圣叹被砍头时,他悄悄对刽子手说:“我耳朵里有200两银票,你先砍我

平原隐者吖 2025-07-28 14:55:06

1661年,金圣叹被砍头时,他悄悄对刽子手说:“我耳朵里有200两银票,你先砍我,钱就归你了!”刽子手听后大喜,这买卖可干,手起刀落,刽子手赶忙捡起纸团,然而打开后,大惊失色!   1661年,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在南京被执行死刑,罪名是参与苏州"哭庙案"。

事件起因于苏州知县任维初去世后,当地士绅拒绝按官方要求举行悼念仪式,反而聚集哭诉其在任期间的种种劣行。当时正值改朝换代,新政权对任何可能的异议都格外敏感。

金圣叹虽未直接参与集会,但他长期以文字针砭时弊的行为早已引起当局注意。据清代史料记载,此案最终有十余人被处死,金圣叹被列为主要人物之一。

这位以评点《水浒传》《西厢记》闻名的文人,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挑战传统。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表现得相当另类,最终选择放弃仕途,专心从事文学评论。

金圣叹的评点风格独特,不仅分析文学技巧,更敢于表达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他在《水浒传》评点中,经常借古讽今,这种做法在当时显得格外大胆。

关于他临刑前的表现,民间流传着一个著名故事。据清代笔记《柳南随笔》记载,金圣叹在临刑前曾在耳中藏纸条,上面分别写着"好"和"疼"二字。

金圣叹他用文字表达独立思考,却因此付出生命代价。

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尤其具有开创性,将这部作品从单纯的英雄传奇上升到对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这种评点方式影响了后世许多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的《西厢记》评点同样别具一格,他敢于对经典作品提出不同看法,体现了独立的学术精神。

回顾金圣叹的一生,可以看出他始终坚持用文字表达真实想法,不愿迎合权势。这种文人风骨在任何时代都值得尊敬,尽管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

他的遭遇也提醒人们思考文人与政治的关系,在专制社会中,独立思考往往被视为危险,而敢于发声的文人常常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金圣叹案件发生在改朝换代的特殊时期,新政权需要通过严厉手段建立权威。文人的异议声音,哪怕只是学术讨论,也可能被上升到政治高度。

真正的文人不应该只是文字的工匠,更应该是思想的表达者。即使面对巨大压力,也要保持内心的独立和对真理的追求。

0 阅读:181

猜你喜欢

平原隐者吖

平原隐者吖

人,在不在江湖,都会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