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和妻子雅鱼在吴国作人质时,伍子胥命令雅鱼去侍奉晋国使者过夜,得知消息的雅鱼要寻死,但是勾践的一句劝慰让其心甘情愿去受辱…… 公元前494年,吴越在夫椒打了一仗,结果是越国被吴国按在地上摩擦,输得底儿掉。越王勾践没办法,只能带着老婆和大臣范蠡,跑到吴国去当人质,说好听点是“臣服”,说难听点就是去做奴隶。 他们被关在哪?吴王夫差的马厩里。你想想那画面,曾经九五之尊的王和母仪天下的王后,如今住在阴暗潮湿、满是草料和马粪味的石屋里,干的是养马、扫粪的活儿。这落差,比从珠穆朗玛峰直接掉到马里亚纳海沟还大。 就在这种连尊严都被踩进泥里的日子里,发生了开头提到的那一幕。吴国的相国伍子胥,为了彻底打垮勾践的意志,也为了试探他是不是真心投降,想出个损招。他一脚踹开石门,面无表情地通知勾践,说吴王开恩,把你老婆“赐”给来访的晋国使者去侍奉一晚。 根据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位王后当时就崩溃了。她是谁?她是越国的王后啊!她摸出了藏在袖子里的一根磨尖了的骨簪,准备用死来捍卫自己最后的清白。 关键时刻,勾践开口了。他没有撕心裂肺地喊“不”,也没有冲上去跟伍子胥拼命。他只是等伍子胥走远了,用一种沙哑到几乎不像人声的调子,对妻子说:“你死了,倒是干净了。可会稽山下的百姓呢?我们的国呢?” 这话太狠了,像一把钝刀子,一刀一刀割在雅鱼心上。死,多容易啊,一了百了。可活着呢?活着,意味着要吞下所有的恶心、屈辱和痛苦。勾践接着说:“我们忍辱负重来到吴国,为的是什么?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回到越国,是为了复仇!你今天受的辱,就是越国他日插向吴国心脏的尖刀。你若死了,我们之前所有的忍耐,全都白费了!” “当啷”一声,骨簪掉在了地上。 雅鱼没再说话,只是弯腰捡起骨簪,重新塞回袖子里。她跟着吴国侍卫走了出去。 夫差生病时,勾践为了表示忠心,甚至“尝其粪便”,通过分辨粪便的味道来判断病情。 三年后,勾践的“忠心”终于麻痹了夫差,他们被放回了越国。 回国后,就开启了咱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卧薪尝胆”模式。勾践睡在柴草上,吃饭前、睡觉前都要舔一舔那个苦胆,用肉体的痛苦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仇恨。他亲自下田耕作,跟百姓同吃同住。 那他的王后呢? 她也没闲着。她脱下仅存的好衣服,穿上粗布麻衣,带着宫女们养蚕、织布。“夫人自纺绩,以供衣服”,这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在那个男耕女织的年代,纺织业就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和战略物资。雅鱼这么做,不仅仅是作秀,她是在用自己的行动,为越国的战争机器积累资本。 二十年的时间,勾践在外面厉兵秣马,谋划着复仇大计。而雅鱼,就在深宫里,日复一日地坐在织布机前,把那些在吴国受到的屈辱、把对故国的思念、把对未来的期盼,一寸一寸地织进布里。那些布,可能做成了士兵的军服,可能换来了强国的粮食,成了越国复兴的一部分。 在这场漫长的复仇准备中,勾践尝的是悬挂的苦胆,而雅鱼尝的,是刻在心里、日夜咀嚼的苦。 二十年磨一剑。公元前473年,越国铁骑终于踏平了吴国都城姑苏。夫差兵败自刎,伍子胥更是早就被夫差赐死,连坟头草都几尺高了。 越国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胜利。庆功宴上,勾践高坐王位,接受百官朝拜,志得意满。可坐在他身边的雅鱼,却没什么笑意。她看着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丈夫,心里恐怕比马厩里的那个夜晚还要冰冷。 宴会散后不久,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雅鱼换上了当年在吴国穿过的粗布衣,用珍藏了二十多年的那根骨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为什么?苦都吃完了,为什么不享福? 很多人说,是因为她过不去心里的坎,觉得自己在吴国受辱,“脏了”,无颜面对胜利。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古代女性的贞洁观确实是一道枷锁。 但咱要是只看到这一层,就把这位王后看浅了。 真正逼死她的,不是过去的屈辱,而是眼前的勾践。 咱们看看勾践灭吴后都干了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灭吴第一功臣文种,被勾践随便找个理由赐死。另一位功臣范蠡,脑子转得快,一看苗头不对,赶紧带着西施跑路了,这才保住一条命。 一个连陪自己打江山的兄弟都能清算的君主,你还指望他能念着夫妻间那点“共患难”的旧情吗? 对于胜利后的勾践来说,雅鱼的存在,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耻辱柱”。他每次看到她,就会想起在吴国当奴隶、尝粪便的黑历史。那是他辉煌人生里最想抹掉的一页。只要雅鱼活着,这段历史就永远不可能被遗忘。他需要的是一个光鲜亮丽、能陪他君临天下的新王后,而不是一个浑身写满“屈辱”二字的旧人。 雅鱼是个聪明女人,她看透了这一切。丈夫的冷落、功臣的下场,都让她明白,那个在马厩里和她相濡以沫的男人,已经死在了权力的顶峰。 现在的勾践,是一个多疑、狠辣、刻薄的霸主。 她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作为“越王勾践的妻子”,她陪他受辱,陪他复仇。如今,国仇已报,她的价值也就到头了。再活下去,可能等来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另一场无法预测的羞辱和悲剧。
垓下之战,项羽为什么会战败垓下之围:项羽十万精锐为何一夜崩塌?三个致命硬伤注定了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