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正在指挥战斗的周希汉,突然看到山下跑上来两个人,可当他看清来人之后,吓得脸都白了,暗叫:大事不好!日军怎么来的这么快!” 1913年8月27日,周希汉出生于湖北,他的父亲叫周祁耀,三代单传,周希汉将军瘦高,眼光上视,嘴角下倾,自称"天下第一瘦"。贫寒的家境让他过早体验了生活的艰辛,但也磨砺出坚韧不拔的品格。 1927年,14岁的周希汉参加了"黄麻起义"。这次起义让周希汉受到很大震撼,认识到穷人只有革命才有出路,于是毅然决心投奔红军。 面对儿子的执拗,老两口愁眉苦脸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个好办法:用结婚拴住儿子的心。于是,1928年春末的一天,他们给儿子举办了婚礼,喜宴过后,新郎竟趁送客之机,远遁山林而去。周希汉如愿参加红军后,因作战勇敢,当年秋天就入了党。不久,他的职务也从麻城独立连通讯员升为独立营通讯班长,以后,职务是"连着升",最后当上了红9军作战科长。在红军队伍中,这个瘦小的身影逐渐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 1940年9月2日清晨,羊儿岭上薄雾缭绕。羊儿岭位于山西寿阳、昔阳、和顺三县交界处的和顺县境内,南北长5里,北端主峰海拔1500多米,是附近各山的制高点,东边5里是卷峪沟,西边10里是马坊镇。周希汉按照惯例登上山脊观察地形,举起望远镜仔细扫视四周。秋日的山峰在晨光中若隐若现,突然他发现两侧沟谷中都有微弱的火光在闪烁。 他立即放下望远镜,皱紧眉头。这火光意味着什么?敌我难辨的情况下,他不敢大意,立即招呼身边的参谋:"快派侦察员下去看看情况!"两名侦察员接到命令后,迅速消失在山坡的灌木丛中。不久,侦察员气喘吁吁地返回报告:卷峪沟是我方战地医院和大量伤员及群众,马坊镇方向则是日军。 情况万分紧急!周希汉当即下达作战命令,要求十六团抢占羊儿岭主峰,三十八团抢占红崖一线有利地形,掩护卷峪沟的我方人员迅速转移。战士们接到命令后,背着武器装备迅速向指定位置奔跑。 然而天刚亮,敌情突变。日军也察觉到了羊儿岭主峰的战略价值,敌机在天空中盘旋轰鸣,发动机的咆哮声回荡在山谷中。地面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发起猛攻,形成空地一体的夹击态势。还未来得及构筑完备工事的十六团在敌人猛烈攻势下被迫撤下主峰。 就在这危急时刻,山坡下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两个身影从山下冲了上来,他们汗水浸透了军装,脸色因奔跑而涨得通红。周希汉见状,立即指挥身边的警卫员:"快把他们接过来!"来人正是师警卫营的营长,他顾不上擦拭额头豆大的汗珠,气喘吁吁地传达着刘伯承的紧急命令:"北方局,集总,师部及直属队,还有三八六旅的炮兵部队都在卷峪沟里,司令员命令你们坚守阵地,掩护领导机关和伤员转移。" 周希汉听完后,脸色瞬间变得严峻如铁。他立即召集十六团团长谢家庆和三十八团团长蔡爱卿,将卷峪沟的紧急情况详细向他们说明。两位团长听后,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表态:"坚决完成任务!"他们亲自带领突击队,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反攻。枪声、炮声在山峦间回荡,硝烟弥漫了整个山头。 经过两小时的战斗,成功夺回羊儿岭主阵地。日军不甘心失败,又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组织了多次反扑,都被八路军战士打了回去。炮弹在山头上接连爆炸,弹片四溅,八路军战士趴在战壕里顽强抵抗。 羊儿岭血战的胜利意义重大,周希汉在战斗中的表现让刘伯承极为赞赏,自此周希汉便有了赵子龙的美誉。这一战奠定了他在八路军中"军中赵子龙"的崇高地位,成为其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此后在百团大战的各个阶段,周希汉都展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解放战争期间,周希汉继续在各个战场上建功立业。他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挺进豫西和陇海西段战役、平汉破击战役、洛阳攻击战役、宛东宛西战役和徐州外围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广西战役、滇南战役等许多重大战役。在每一次战斗中,他都能运筹帷幄,因地制宜地制定作战方案,展现出深谋远虑的军事智慧。 新中国成立后,周希汉的军事才能在海军建设领域得到充分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四兵团十三军军长、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等职,参与领导和组织建造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工作,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倾注了全部心血。他深入一线,实地考察,与技术人员反复讨论方案,为人民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殚精竭虑。参与组织领导了海军第一代导弹、常规潜艇、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装备的研制,这些成果为人民海军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8年11月7日,周希汉因骨折住进医院。谁都没有想到,深夜2时许,周希汉却突然去世,享年75岁。这位从羊儿岭血战中走出的传奇将军,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病床上的他安详离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在战友们的记忆中,他的精神财富将激励后人继续前进。从1940年那个硝烟弥漫的早晨,到1988年深秋静谧的夜晚,周希汉用自己传奇的一生,书写了什么是忠诚与担当,什么是军人的荣光与使命。
1941年1月,刚刚经历了“皖南事变”的新四军在盐城重建。新四军重建前后,总兵力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