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缴枪。”1951年,一名志愿军战士,已经和战友们弹尽粮绝,就在这时,他突然表示要缴械投降,10名美军高兴坏了,蹦蹦跳跳地就围了过去,结果随着一声巨响全倒了! 王兆才1927年出身山东蒙阴县,正值北洋政府统治末期,农村贫困依旧。王兆才度过了艰苦的童年时光,从小就要帮助家里干农活,挑水、割草、放牛样样不落。 1947年,二十岁的王兆才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华东野战军是由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而成,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在这支革命队伍中,王兆才从普通一兵做起,严格按照部队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自己。训练时,他总是第一个到达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行军时,他主动帮助体弱的战友背背包、扛枪支。 1947年1月的鲁南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于1月2日22时突然对国军发起进攻。王兆才跟随部队在雨夹雪的天气里向敌军阵地发起冲锋。他端着步枪,弯腰冲过一片开阔地,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炮弹爆炸掀起的泥土洒在钢盔上。在孟良崮战役中,漫山遍野的解放军如潮水般涌出,向74师发起猛烈进攻。王兆才在这场著名的山地运动歼灭战中,跟随部队攀登陡峭的山坡,在岩石间穿行,与敌军进行白刃战。 解放战争中,王兆才参加了鲁南、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6次荣立战功。每一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从不退缩。在淮海战役的碾庄圩攻坚战中,王兆才抱着炸药包冲向敌军碉堡,用身体掩护战友前进。渡江战役时,他坐在木船上,迎着国民党军的炮火冲向对岸,为解放全中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个久经战阵的老兵再次踏上征程。到抗美援朝爆发时,王兆才已经升任志愿军第26军77师230团2连1排副排长。 1951年秋,五次战役进入对峙阶段时,美军为挽回败局,发起秋季攻势。晨雾笼罩的朝鲜山谷里,枪声已经响起。"鸡雄山"是敌人攻击的重要目标之一,主峰海拔603.9米,是五圣山防御主阵地的重要屏障,可同时控制金化城及南侧15条公路。这座光秃秃的石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险峻,山势陡峭,乱石嶙峋。 美军组织了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多次向一排阵地进攻。先是炮弹如雨点般砸向山头,爆炸声震得整座山都在颤抖。硝烟弥漫中,美军步兵端着M1步枪,弯着腰向上攀爬。敌炮兵和飞机昼夜不停地向我阵地实施猛烈炮击和空袭,企图阻挠我加修工事,封锁我通往纵深道路。 经过三天三夜的顽强抵抗,一排连续打退了敌人12次进攻,毙敌百余人。战壕里弹壳遍地,硝烟呛得人睁不开眼。战友们一个个倒下,有的被炮弹炸得血肉模糊,有的在冲锋中被子弹击中倒在山坡上。由于受到美军飞机多批次轮番轰炸和坦克、大炮猛烈轰击,一排战壕、地堡全被摧毁了,阵地上只剩下了王兆才一个人还有战斗能力。 孤身一人的王兆才在满目疮痍的阵地上站了起来。他的军装已经被弹片撕破,脸上满是血污和泥土。王兆才判断,敌人现在还不知道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于是便将收集来的弹药分成三部分,分别放置在战壕的三个位置。他背着步枪,猫着腰在战壕间来回穿梭,将手榴弹和子弹分别藏好。 黎明时分,薄雾还未散尽,敌军又一次发起冲锋。王兆才运用游击战术,一会儿在这个位置射击,一会儿在另一个位置投弹,就这样不停地变换位置。他端着冲锋枪,从左侧战壕里探出身子,向冲上来的美军扫射一梭子弹,然后迅速撤到右侧阵地,拉响一枚手榴弹投向敌群。敌军被这种战术搞得晕头转向,以为志愿军阵地上还有很多人。 王兆才身上三处中弹,尤其是腿部被弹片击中,动弹不得,而且他的身上只剩下两发子弹了。鲜血浸透了裤腿,疼痛让他咬紧牙关。就在这危急时刻,十名美军悄悄摸上了阵地,他们用蹩脚的中文喊着:"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王兆才眼珠一转,大声回应:"我缴枪!"说着举起了手中的武器。美军见状欣喜若狂,蹦蹦跳跳地围了过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就在敌军放松警惕、聚拢到一起的瞬间,王兆才猛然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用力投向敌群中央。"轰!"巨大的爆炸声响彻山谷,火光冲天,十名美军瞬间被炸倒在地。 就在这危急时刻,战友们赶来增援,王兆才化险为夷。远处传来熟悉的冲锋号声,志愿军增援部队冒着敌军的炮火冲上了山头。看到五星红旗在阵地上飘扬,王兆才终于松了一口气,瘫坐在战壕里。卫生员赶紧为他包扎伤口,鲜血已经染红了绷带。 这一仗,王兆才一个人与敌军周旋了两天两夜,歼敌58人,光荣地完成了阻击任务。战后,王兆才荣立特等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并由副排长直接提升为连长。 1954年,王兆才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里,这个朴实的山东汉子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一起,举手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会议间隙,他总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回想着那些牺牲的战友们。 他永远无法忘怀的鸡雄山,有着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
“我缴枪。”1951年,一名志愿军战士,已经和战友们弹尽粮绝,就在这时,他突然表
熹然说历史
2025-07-23 22:13:05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