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6年,令妃刚生完孩子,乾隆便迫不及待的冲到令妃的寝殿,跟令妃说:“终于可以侍寝了,等你好久了。” 雍正五年九月初九,一个普通的秋日,魏清泰家中传来婴儿啼哭声。这个出生在正黄旗包衣管领家庭的女婴,注定要在紫禁城的深宫中书写传奇。魏氏的父亲魏清泰只是内务府的一名内管领,家境贫寒,连基本的生活开支都捉襟见肘。房屋简陋,家具陈旧,与那些钟鸣鼎食的贵族府邸相比,魏家显得格外寒酸。 十三年后,内务府选秀的消息传遍京城。魏氏跟随着其他待选女子来到紫禁城外,她身着粗布衣衫,与那些身穿绸缎的贵女们排成一队。选秀官员逐一查看,当目光落在魏氏身上时,只见她虽然衣着朴素,但五官端正,举止得体,便在册子上做了记录。几日后,分配结果出来了,魏氏被分配到长春宫,成为孝贤皇后富察氏身边的一名宫女。 在富察皇后身边的日子里,魏氏学会了各种宫廷礼仪。她每日清晨起床梳洗,为皇后准备茶水,整理衣物。富察皇后教导她如何行走坐卧,如何与人交谈,如何在复杂的宫廷环境中保护自己。魏氏聪慧过人,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技能,在众多宫女中脱颖而出。 乾隆十年正月,紫禁城内张灯结彩。册封大典在太和殿举行,魏氏从一名普通宫女被封为令嫔,位列三嫔之首。她身穿明黄色宫装,头戴珠翠凤冠,在内务府官员的引导下走向册封台。乾隆亲自为她戴上册印,当那沉重的金印落在她手中时,魏氏的命运从此改写。仅仅三年后,她再次晋封为令妃,成为后宫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内传来阵阵产房声音。令妃正在经历她第六次分娩的痛苦,产婆们在床边忙碌着,热水一盆接一盆地端进来。经过数个时辰的煎熬,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皇十七子永璘顺利诞生。 仅仅过了半个月,令妃的月子还未坐满,乾隆就派人传话要在她宫中过夜。晚上乾隆便迫不及待的冲到令妃的寝殿跟令妃说:“终于可以侍寝了,等你好久了。” 十年光阴荏苒,令妃在频繁的生育中度过了她生命中最辉煌也最痛苦的岁月。从皇七女到皇十七子,她为乾隆诞下了六个孩子,每一次生产都是对她身体的巨大损耗。产后不足月便被宠幸的经历一再重复,令妃的身体承受着超出常人的负荷。她的腰背开始疼痛不已,经常在深夜里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宫女们看在眼里,却无人敢言。 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十,一个雪花纷飞的寒夜,令妃正在寝宫中休息。忽然,宫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宫女跌跌撞撞地冲进来,跪倒在地哭泣着报告:"皇贵妃娘娘,公主她……她薨逝了!"令妃听到这个消息,手中的茶杯应声跌落,瓷片四散,茶水溅了一地。她最疼爱的女儿固伦和静公主突然病逝,年仅二十岁,这个打击如雷击一般击垮了她的精神支柱。 从那以后,令妃的身体每况愈下。她开始夜不能寐,经常独自坐在窗前直到天明。食欲大减,原本丰腴的身体日渐消瘦,面颊凹陷,眼窝深陷。太医院的御医们频繁出入她的宫中,开出各种药方,其中含有朱砂成分的安神药物成了她每日必服的汤药。令妃每次服药时都皱着眉头,药液苦涩难咽,但为了能够入睡,她别无选择。 正月二十九日黎明时分,令妃躺在床榻上,呼吸越来越微弱。宫女们围在床边,眼中含泪却不敢出声。随着窗外第一缕晨光透进房间,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皇贵妃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四十九岁。 一百五十三年后,当孙殿英的军队炸开乾隆陵墓时,人们惊讶地发现令妃的遗体竟然保存完好,皮肉未腐,面带微笑。经过专家检验,她的体内含有大量朱砂毒素,这正是她尸身不腐的原因。这个发现揭示了一个令人唏嘘的事实:这位生前享尽荣华的皇贵妃,实际上是被长期服用的朱砂慢慢毒死的。而导致她服用朱砂的根本原因,正是频繁生育和产后过早侍寝对身体造成的巨大损害。
1766年,令妃刚生完孩子,乾隆便迫不及待的冲到令妃的寝殿,跟令妃说:“终于可以
熹然说历史
2025-07-23 22:12:57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