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刚刚经历了“皖南事变”的新四军在盐城重建。新四军重建前后,总兵力变化不大,重建之前8.8万人,重建之后是9万人。但是,新四军编制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之前6个支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新四军军部,也顺势完成了新老之间的交替。 看着总兵力数字就涨了一点点,感觉没啥变动,对吧?可内部架子都翻了天,这种大动作真得好好琢磨。重建后整成7个师,明摆着为了打游击战更方便,分散开来能灵活指挥,减少皖南事变那种全军覆没的风险。其实新四军军部新老交替,新领导上台意味着新的思路,像是要把军队管得更牢靠一些。表面看挺聪明的策略调整,但得批评一句:这变化是不是有点急过头了?兵力基本没增,却硬整出多一个师,资源分薄了,要是调度不当,反而容易内耗、拖慢整体战力。看看1941年那会儿,日军还在进攻国共关系又紧张,这种重组说是为了抗日大局,可暗地里也露了中共想赶紧补坑的紧迫感。皖南事变损失太大,重建时只顾着换新面孔冲业绩,结果兵力增长微弱,搞不好是面子工程优先了硬实力积累。回过头说,编制变大指挥层级多了容易扯皮,当年新四军就出过磨合问题,影响前线效率。这决策在历史书上吹成妙招,但我看更像是一场无奈的博弈——不整编活不了,整过头了风险更大。说白了,重形式轻内涵有时埋坑。
1941年,牛子龙杀掉了军统豫站站长,没过多久,上级请他喝酒,想借机除掉他,牛
【1评论】【2点赞】
长阳
自媒体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华山论剑
新四军重建,编入很多八路军的部队,内容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