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21岁的志愿军战士本想与敌人同归于尽,没承想,靠着几句蹩脚的朝鲜语、几枚手榴弹和一支没有子弹的冲锋枪,竟然俘虏了32名敌人! 在朝鲜战场上,21岁的小伙子覃事龙本来打算跟敌人拼个鱼死网破,谁知靠着几句结巴的朝鲜话、几颗手榴弹和一把空枪,就活捉了32个敌兵。这事听起来玄乎,但它是真事。想想看,弹尽粮绝的关头,他是怎么翻盘的?这个故事藏着啥秘密,往下看就知道。 覃事龙1932年出生在湖南石门县农村,那地方山多地少,家里靠种田过日子。他小时候帮父母干农活,身体练得壮实。国家乱的时候,他见过村子遭祸,房子烧了,人四处跑。1950年朝鲜打仗,他18岁就报名参军,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入伍后,他训练认真,练射击投弹啥的,很快就上手。分到炮兵连,学用机枪炮,懂怎么瞄准装弹。部队去朝鲜,10月过鸭绿江,他随119师597团2营机炮连一起行动。那时候天气冷,行军难,但大家咬牙坚持。 在战场上,他打过几仗。一次守阵地,他用重机枪压敌火力,弹壳到处飞。空闲时,他找指导员学朝鲜语,学些简单词,比如问好和命令,虽然发音不准,但记牢了。连队换地方,他背弹药过山,脚踩泥路。打仗让他熟悉地形,知道怎么藏身挖沟。 战争打下去,他从新手变成老兵。1953年他21岁,能自己处理事。部队在山营地,他修枪擦灰,守夜防偷袭。这些事让他适应朝鲜的冷和地形,为后来打仗帮了大忙。 7月14日,机炮连要拿无名高地,帮主力打桥岩山。高地位置关键,敌方放了很多机枪,火力猛。志愿军冲几次,付出大代价,占了山头。一排就剩覃事龙和唐子成。 敌人反扑,上百人上来。覃事龙用机枪扫,唐子成投手榴弹,打退几波。唐子成腿伤,血流了。弹药快光,覃事龙绑手榴弹,等敌近了扔,炸得敌退。 他喊朝鲜话,说包围了投降就活。敌兵听懂了,停下,躲进山脚暗堡。覃事龙和唐子成带手榴弹去,炸了两个口,堵住敌。 弹光了,就剩十来颗手榴弹。唐子成伤重,覃事龙让他回去叫人,自己守。唐子成走没远,炮弹炸了,他没了。 覃事龙挂上手榴弹,准备拼命。敌挖新口,覃事龙喊投降。几个敌想冲,他扔手榴弹,敌缩回。敌安静了,举白布出来投降,32人。覃事龙查,他们也没弹了。他端空枪,防着点。 覃事龙让俘虏拆枪零件,绑枪扛着,下山。他走在后,盯着他们。路上有志愿军接,帮押。到连部,交32俘虏和枪,两挺机枪、20支步枪、15支卡宾枪。 总部查了,夸覃事龙,给他二等功。仪式上,他拿奖状,战友拍手。他升排长,训新兵,教射击布阵地。小队巡逻,他带队查沟。 8月,中朝表彰英雄会,在营地开。覃事龙去,穿军装,上台拿证。会上讲战斗事。 战停前,他还打,帮友军。停战签了,志愿军回国,他坐车过江,看桥修好。 回国转业,干农业,用农机种地。晚年住湖南,身体弱,看病。2018年,他在家乡走,86岁。葬公墓,碑上写生平和事。家人留勋章照片,记着。 覃事龙这事,说白了就是普通人遇险时,脑子活络点,就能干出大事。朝鲜战场上,这样的例子不少,靠机智和坚持翻盘。你觉得呢?有啥想法,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或看法都欢迎,说不定大家还能学点啥。
1951年,一志愿军往阵地送弹药,可当他到达后,却发现干部全牺牲,而战士更是乱成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