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徐悲鸿被称为渣男。1912年新婚之夜,他对17岁的新娘满是厌恶,随即吹

风城春史呀 2025-04-28 13:58:26

民国时期,徐悲鸿被称为渣男。1912年新婚之夜,他对17岁的新娘满是厌恶,随即吹灭蜡烛将她推倒在床。儿子出生后,他为其取了个不吉利的名字。等到他发现儿子具备了绘画天赋时,他为自己的做法感到深深的后悔。   徐悲鸿,1895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贫寒家庭。他的父亲是位私塾先生,虽然家境贫困,但父亲在文化艺术上的影响却为徐悲鸿的艺术人生奠定了基础。徐悲鸿的童年并不富裕,但他的天赋在绘画上早早展现出来。   父亲虽经济拮据,却尽其所能,给他提供了必要的绘画工具和书籍。这个环境,培养了徐悲鸿对艺术的热爱,也激发了他从小就展现出的超凡绘画才能。   年少时的徐悲鸿,便在私塾学习绘画技法,他的作品早早被认可,尽管年纪轻轻,却已经在某些文人圈子中有了名气。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他继续待在镇江,年仅17岁的徐悲鸿,带着绘画的梦想,前往上海这个大都市,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   上海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吸引了许多追求艺术与梦想的人才。徐悲鸿希望在这里的艺术氛围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不仅提升自己,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更多关注。   正是在这里,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徐悲鸿的父母为他安排了婚事,这一决定让年少的徐悲鸿感到极大的困扰和反感。尽管他对婚姻的期许并不高,但由于家人的压力,他最终同意了。   1912年,徐悲鸿与家中安排的女孩成婚。婚礼当天,17岁的徐悲鸿并未感到丝毫喜悦,反而心生厌恶。在那个年代,婚姻是由家长决定的,个人的情感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徐悲鸿看着新娘子羞怯的模样,心中充满了不解与不耐,他无法接受这样的婚姻。新婚夜的房间里,烛光摇曳,新娘低头羞涩,而徐悲鸿吹灭蜡烛的一刻,心里充满的是一种完成“任务”的无奈和厌倦。   这个年轻的丈夫只是草草地履行了自己的责任,随即转身离开,仿佛没有任何情感的牵连。第二天一早,他便离开了家,投身于他那充满激情的艺术世界。   在上海的日子里,他过得自由自在,绘画成了他生活的全部。面对妻子的来信,他心情冷淡,信件大多被随意丢弃,从未放在心上。   在这段婚姻中,徐悲鸿渐渐对妻子失去了任何情感,他的心思全都放在了绘画和与其他女性的交往上。上海的繁华与诱惑让他迅速忘却了妻子的存在,他开始与名媛蒋碧薇交往,并且与其他女学生产生了复杂的关系。   徐悲鸿的生活看似风光无限,却忽视了家庭的责任和情感的维系。   命运并没有放过他。当徐悲鸿正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时,妻子怀孕的消息传到了他的耳中。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不想承担家庭的责任,甚至写信要求妻子打掉这个孩子。   父母的坚持让孩子最终降生了,这个孩子的到来并没有为徐悲鸿带来任何喜悦,反而让他对这个“劫生”的孩子更加冷漠,他给孩子取名“劫生”,这个名字的寓意充满了厄运与不祥。   不久后,徐悲鸿的生活再次发生了变化。尽管他从未对妻子和孩子投入真情,但命运似乎在对他开玩笑。这个名为“劫生”的孩子竟然展现出了一定的绘画天赋。   这一发现引起了徐悲鸿的注意,他不禁有些动容,开始关注儿子的艺术天赋,并亲自指导他学习绘画。为了弥补给孩子起名带来的不吉利,徐悲鸿最终为儿子改名为“吉生”。   好景不长,这个名为“吉生”的孩子在七岁时因病去世,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妻子因丧子之痛,健康急剧恶化,不久后也离世。接连的打击让这个家庭陷入了无尽的哀痛和孤独。   面对着亲人接二连三的离世,徐悲鸿一度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悔恼。他虽然为儿子和妻子的去世感到痛心,但并未能够真正从内心里反思自己的行为。他继续过着自己的艺术生活,追求心中理想的爱情和自由,仿佛一切悲剧与自己无关。   随着岁月流逝,徐悲鸿逐渐老去。年轻时的激情与冲动开始被现实的沉重所取代,回首过往,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在追求艺术和个人理想时所犯下的种种错误。他开始感到内心的空虚与悔恼,发现自己曾经忽视了生命中最为珍贵的东西——家庭与亲情。   尽管徐悲鸿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但他却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深刻的遗憾。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与名声并不是衡量人生意义的唯一标准,家庭和亲情才是我们最该珍惜的财富。   而徐悲鸿的后悔与痛惜,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肩负的责任与义务,不能忽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徐悲鸿的一生虽充满传奇与成就,但他留下的遗憾与教训同样深刻,提醒我们珍惜眼前人,莫待失去方悔恼。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